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葫芦岛市、清原县、瓦房店市、宽甸县和凤城市等生态安全性指数较高,其矿业生产涉及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矿产资源开采量较小,生态安全隐患的影响也较小。该模型科学、实用,为解决矿业城市在决策信息不完全确知情况下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供了理论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影响网络安全性的因素辨识、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跃  夏宁 《情报科学》2006,24(9):1383-1387
本文采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网络安全性的所有可能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按照影响程度辨识主要影响因素,从而给出所有因素的影响程度的排序,按照中心度的大小,选取最重要的五个因素作为网络安全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网络安全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辽中地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本溪)为例,基于能值理论并加入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2hm2,人均生态足迹为6.95hm2,人均生态赤字5.23hm2,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达到55%.经过验证,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4.
品牌生态位测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兴元 《预测》2006,25(5):60-64,80
借鉴生态学原理,对品牌生态位的涵义进行了初探,建立了品牌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的函数法、模糊评价法、适合度复合系数法以及基于同类标杆案例品牌贴近度的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针对案例中的四个品牌,分别计算了目标品牌、竞争品牌以及标杆品牌的品牌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目标品牌的适合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土地利用调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几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严重,是首都北京沙尘暴的主要沙源之一.该文从起沙角度出发,借鉴风蚀理论,建立了本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含量,植被覆盖度及水分条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的基础上,按地块采集各指标数据,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并利用44个样地数据,运用模糊关联法,估算出各指标与生态安全的关联度,进而计算了各地块生态安全系数.最后,利用GIS技术,参照已知样地,运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全部地块生态安全等级评定,编制完成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图.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生态不安全区面积约798.39km2,较不安全区面积3 340.81kkm2,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5.26%和22.01%,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及最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北缘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锡林浩特市区周围的新开垦农地.生态安全区的面积约2 065.81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3.61%,主要分布在东部白音锡勒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及部分丘陵、台地区.在此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宏观格局、生态安全以及现实性原则,进行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资源科学》2008,30(8):1243-1251
生态安全是指能够维持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损害和威胁生态系统本身健康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状态,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状态。生态安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辽河中下游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1986年、2000年2个时段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的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使得辽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2000年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比1986年增加0.08,但是目前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生态较安全区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2.15%,生态预警区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加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17.85%。影响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但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杜元伟  王一凡  孙浩然 《资源科学》2021,43(10):2055-2067
研究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问题对贯彻生态优先理念、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落实国家与地方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海洋牧场尚处于建设阶段,因数据不完备而带来的决策不确定问题在当前阶段异常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基于DPSIR理论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层面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引入平均效用熵权法计算了具有公正客观性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应用解析证据推理规则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指数及分项指数的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对荣成市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荣成市海洋牧场在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响应>影响>状态>压力>驱动力,表明该市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在生态安全表现差异程度上,响应的差异较大,影响和状态的差异居中,压力和驱动力的差异较小。②荣成市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处于较为安全和临界安全等级的各1家,处于较不安全等级的有5家。③荣成市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驱动力、压力、影响、响应4个准则上的生态安全分项指数均处于临界安全等级,而在状态准则上的生态安全分项指数处于较不安全等级。案例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的海洋牧场生态安全评价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模糊理论建立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建立因素集合评价集,寻找相关因素集和评价集,形成隶属函数;将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地下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安全评估,作出多因素的决策评价并辨识出隐患因素:工程地质;地下结构;地质环境;周围构筑物及对应若干子项指标集.综合评价地下工程建设过程安全隐患并得出量化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监测试验结果、变形回归曲线、变形趋势预测、实际施工过程多方面佐证应用的可行;同时对监测试验结果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该应用可以从一定角度反映地下工程建设过程内安全状况和评价工程实施过程安全等级.(2)变形曲线呈现一定的时空效应,不同阶段稳定性呈现一定差异性.监测支护结构典型断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7.89 mm,开挖变形到趋于稳定过程中位移变化率22.79%.(3)变形曲线呈类似"双曲线"变化规律,通过MATLAB曲线拟合统计分析、变形预测得到变形趋势为控制结构变形安全提供理论支持.(4)控制断面周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等不稳定因素针对性提出反馈监测需要加密观察、巡查和增加监测频率、薄弱处需要补强,分段放坡处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流岛屿是一种新型的游憩空间,探讨其脆弱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其进行游憩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土壤学的社会需求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新世纪中国土壤学的社会需求,提出食物安全仍然是土壤学要关注的首要问题。食物安全所包括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都与土壤质量和土壤利用直接相关。提出了我国土壤学在今后要关注和试图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1)土壤质量新概念的建立;(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理论;(3)可变电荷土壤特性;(4)土壤高强度利用与环境协调理论。  相似文献   

12.
吴琼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8,40(5):936-94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应该包括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造成的不合理损耗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两个方面。本文借鉴国际SEEA核算体系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利用环境成本核算对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进行核算。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选用虚拟治理成本法对该市2010—2015年间环境治理成本、污染扣减指数和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进行核算。研究发现,2010—2015年间,湖州市污染治理实际投入大于治理欠账;湖州市污染扣减指数呈下降趋势;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为45.67亿元。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湖州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环境负债核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谭力  王占岐  薛志斌  杨斌 《资源科学》2021,43(2):368-379
本文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定量揭示了研究区土壤氟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格局和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土壤氟元素含量整体偏高,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土壤氟密度呈现从西向东、从南向中北部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中东部的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和丹江口市石鼓镇出现明显的单核聚集,与该区域地层岩性及成土母质特征对应;而土壤氟净增量状况则表明大部分地区氟含量都与后期人类活动有关;②氟环境污染程度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分异性,根据地累计指数特性,表明除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和嵩坪镇受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制约外,其余地区多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致;③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表现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中等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北部。少量分布的高等风险区应引起重视,如淅川县盛湾镇东部、仓房镇西部以及丹江口市嵩坪镇和石鼓镇。研究结果旨在为土壤氟环境改善、库区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给当地土壤修复治理、确保优质清水北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模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PSR理论,并结合煤矿资源型城市特有的生态影响因素,从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和响应这3个角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云模型评价方法,并给出整体评价流程;以煤矿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徐州市综合生态风险已由最初的"高风险"过渡至"低风险"水平,大致经历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的变化过程,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周学思 《科教文汇》2012,(3):121-122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以上涉及的物理世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评价单元,河流干流流经东阳和义乌主城区地带,由于建设用地比例过大,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生态安全状态一般;3东阳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城区人为干扰剧烈,非环境压力较大;干流水质状况较差,部分流域单元生态组织和服务功能较差;湿地退化较快,消落带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8.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资源科学》2020,42(1):137-149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能源流域”,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黄河流域能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胁迫耦合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技术,从生态本底的脆弱程度、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胁迫性以及对重要生态环境因子的胁迫程度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特征及空间分布,将黄河流域46个矿区城市划分为本底胁迫、生态功能胁迫、开发胁迫、本底+开发胁迫、开发+生态功能胁迫、本底+生态功能胁迫、全面胁迫和无胁迫8种不同类型区,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管控路径:①空间管控:严格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尤其是控制矿区的开发边界;②强度管控:针对于生态本底脆弱的地区,强度和总体开发规模的管控要兼而并举;③开发方式管控:注重能矿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空间上要注重集中建设,宜矿则矿、宜工则工、宜聚则聚。  相似文献   

19.
张思锋  张立  张一恒 《资源科学》2011,33(10):1914-1923
本文应用生态梯度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定性评价,初步确定了榆林煤炭开采区的主要风险源、风险受体和最大的生态效应,描述了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效应之间的递进传导关系。通过半定量评价,确定了榆林煤炭开采区最有可能遭受风险源影响的次级区域;发现了次级区域内风险源对最主要风险受体的生态效应发生最典型的特定次级区域。通过定量评价,验...  相似文献   

20.
Global change refers in the atmosphere, oceans, to anthropogenic changes biosphere, pedosphere and lithosphere over the past century. It is a long process with large dimensions. Factors sensitive to these changes mainly include performanc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sponse factors (such as eco-system, natural disasters, water resources, variations in snow and ice), and driving factors (greenhouse gases and reflection rates). Global change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