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573名中职生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了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与特点,结果发现:中职生积极学业情绪远远多于消极学业情绪,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不满足于自己的学业现状,怀有较重的愤怒、焦虑、羞愧等各种消极学业情绪;中职生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中职生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间的学业情绪有显著差异;中职生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受父母学历、特别是父亲学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和同一性风格问卷对中职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中职生学业情绪、同一性风格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发现:中职生学业情绪总体上以正向情绪为主,存在学校类型、年级、性别上差异;中职生的同一性风格总体上以信息风格类型为主,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中职生的学业情绪与同一性风格二者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中职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中职生产生冲突的深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特点。中职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平衡、不稳定状态最为显著的时期。身体的迅速成长及激素的失衡使他们容易情绪激动,情绪变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广西教育》2013,(18):70-70
著名心理学家霍尔在其《青春期》一书中指出,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广西的中职生构成中,农业户口的占了大部分,其中,留守儿童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非农业户口的中职生大部分是学业的挫败者,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上的"双差"使得他们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力差,诸如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容易两极化等心理年龄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业情绪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对随机挑选的500名中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中职生各维度学业情绪分布依次为:厌倦、高兴、焦虑、沮丧、恼火、希望、放松、无助等,表现出消极与积极情绪交织,厌倦、焦虑占优,自豪、满足感比较低;中职生学业情绪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表现为:神经质(N)与消极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内外向(E)与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以上表明E和N是中职生学业情绪有效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与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414名中职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职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问题解决、合理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否认幻想、逃避.中职生越是采用情绪应对方式,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7.
<正>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问题、意志品质问题、自觉性差、坚持性差、焦虑、悲观、敏感、男女生关系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中职生对于诱发事件的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对中职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一、情绪ABC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直接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及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对中职生影响巨大。本文旨在分析中职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以及存在这种特点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教育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安全 《现代教育》2012,(11):101-101
如何正确处理中职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中职生产生冲突的深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特点。中职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平衡、不稳定状态最为显著的时期。身体的迅速成长及激素的失衡使他们容易情绪激动,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有时为了一件小事往往会动怒、怄气和别人发生争吵,甚至打架。  相似文献   

10.
中职生的德育课学习,摆脱了升学的紧箍咒,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如果德育课仍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和简单说教的形式在课堂反复出现,学生必然萌生厌学情绪并渐渐将这种情绪固化。让愉快教学法飞入德育课堂,将唤醒昏睡的德育课堂,引领德育课取得"真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职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82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他们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的检出率为32%。(2)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的特点,特提出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职生的良好的情绪,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中职生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等建议,以期对当今的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学业情绪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352名中职生进行调查,以考察中职生学业情绪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职生常体验到高兴、希望、平静、放松、焦虑、生气和沮丧等学业情绪,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均较低;(2)学业情绪各维度均与追求成功动机(r=-0.261~0.367)、回避失败动机(r=-0.232~0.481)存在相关;积极学业情绪对追求成功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88),消极学业情绪对回避失败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541)。  相似文献   

14.
中职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尤其是文化课,上课睡觉,看手机的现象非常严重,学习兴趣不足,参与性特别差,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确是五彩缤纷的,情绪情感丰富多彩,不良的情绪情感已经很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正确认识良好情绪对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态,少抱怨多做事,不要让不良情绪影响自己和别人的心情,做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郭爱丽 《考试周刊》2009,(5):193-193
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职生不良情绪的产生、表现及引导的方法,重点谈了中职生自信心低下、情绪浮躁、盲目乐观三种不良情绪,并指出了改变不良情绪的重要性和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中职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自卑,就业信心不足.农村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自己,潜意识中就有一种自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偏见",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人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职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往往行为习惯不良、纪律观念淡薄、人文精神缺失、厌学情绪严重。中职生的教育管理难是不争的事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管理规律,摒弃粗暴的训斥、压制和简单的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职生中有一类学生易怒暴躁、叛逆而冲动,班主任在教育这类学生时,要注意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注意以柔克刚,控制情绪,开展家校合作,有效帮助叛逆的中职生学会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当前中职生自伤行为的状况、特点以及功能取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青州市546名中职生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心理咨询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发现,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检出率为16. 8%,但初次发生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初中阶段,占比78. 2%。自我伤害行为的程度较低,平均得分为0. 61,远低于理论中职2分,但在性别和家庭结构类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方式上采取有组织损伤的比例较高,功能上主要是为缓解和摆脱负性情绪,取向为"自我负强化"。研究还显示,中职生的自伤行为具有显著的冲动性特点,大多数来源于自己的想法,而且合计有68. 5%的人有可能再次发生这种行为,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2):129-130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有效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学生表现出不良学业情绪,对思想政治课存在抵触心理,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给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加了难度。有必要对中职生的学业情绪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在工作实践中找寻适当的方法和对策,推进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