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巨变的时代,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是中古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仅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就衍生了数量不菲的口语词,大量新词新义应运而生。作为这一时期重要语料的属于出土文献的墓志,自然也出现了不少新词新义,文章揭举了《汉语大词典》未收的词语义项26条,是魏晋南北朝墓志重要的语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复音化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研究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具有重要语料价值的文献。论文对该书的双音程度副词作穷尽性的调查,对它们进行分类描写并揭示其对所修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倾向于双音节结构,从一个侧面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程度副词复音化和使用特点,为中古汉语史词汇语法研究提供详实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碑刻语料丰富,词汇独具特色,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材料。运用排比文献、词语溯源,结合大型辞书等方法,对碑刻中"号慕"、"妙善"、"匡率"、"诣学"四词进行考释,并探讨了辞书释义及义项的疏误。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是记录道教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文字形式留存于世的道经,在客观上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语言材料。我们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经中四个词语为例,对其词汇意义及文化内涵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的珍贵语料而受到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重视。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8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论及。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特点的语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氏家训》是成书于汉语发展史重要转折阶段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本文从断代研究和专书词汇研究的角度,就该书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特点的词语进行整理,并以同期作品为佐证,研究探讨这些词的沿承关系,新词新义的生成状况,有关的词汇现象与规律,从一个侧面展示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的面貌及此期词汇在汉语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21条。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其始举书证迟于魏晋南北朝墓志。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祖述炎黄的墓志颇多,是炎黄记忆的特殊载体。道教推崇擅长炼丹术、养生术及得道成仙的黄帝,魏晋以降的黄帝宫庙多与道教场所有关。炎黄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绵延不绝的文化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化了炎黄记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魏晋南北朝诗歌审美内容,主要从一般诗歌、玄言诗、山水诗、乐府诗四方面展开,结合具体诗歌内容探究其审美价值与影响,探究不同诗歌作者笔下的"魏晋南北朝",突出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效果与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让位于玄、佛、道,退居次位,而一直在民间流传的道教流向社会上层,成为官方的正统宗教。表面上看儒学丧失“独尊”地位,实际上,道教之所以能够得以登上政治舞台,是借助引儒入道的方式进行改革才得以实现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儒学在神仙思想、戒规戒律、道教改革和道士心态等方面影响着道教,而其原因主要在于原始道教发展出现危机、道教信徒构成的转变以及夷夏之争的促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以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汉语构词形态的基本形式.但上古汉语词汇却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很少.从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发展到以双音节词为主流,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第一个高峰期.本文着重从社会发展.骈文的繁盛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播三个方面对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繁盛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重要。梳理此时期石刻文献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研究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华东师大研究所、北京师大历史系、广西师大历史系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73篇、专著8部。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二:一是学术交流与讨论,二是理事会换届选举。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与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几年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对土地制度、租调制度、封建依附关系以及人口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  相似文献   

16.
公元三至六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动荡,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变革,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化主体的六朝文化,一直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关注对象。为了拓展和深化对六朝文化的研究,并检阅近年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水平,198年9月6-10日,“六朝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在六朝故都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收到论文、专著80余篇(部)。与会者围绕“六朝文化”的主题,就六朝的文化、政治、经济、文物与考古及魏晋…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至两汉,"名实"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名实之辩"主要讨论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实"理论既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从逻辑思想的角度,考察魏晋南北朝关于"名实"的理论和观点,能很好地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逻辑思想的发展铺设理论基石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时代,政权更替带来的社会动荡,包括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文化冲击与碰撞,造成了此期丧葬文化在观念、仪式、形态等方面的迅速变革,加上战乱、动荡、政权交替、移民等使当时文献资料灭失,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化,尤其是丧葬文化者寥寥。叙述、建构和再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从通史、生活史再到民俗史,从宏观叙述研究层面,勾勒了百年来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研究的全貌,为魏晋南北朝全景式丧葬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数量大,属出土文献,真实性强,富有一定程度的口语性特征,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笔者拈出其中的13条词语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20.
李子芯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91-92,1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混乱动荡使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使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在美学"内向性"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远离先秦两汉的功利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抒发情感与咏叹自然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审美趋向。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