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陶思敏 《科技通报》2022,(6):115-120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科普场馆在展现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展现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馆校结合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需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阐发用场馆资源构建高质量传播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砥砺科学家精神,跨界科普打造数字化平台共筑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杂志》为例探讨了高级科普期刊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时如何打破文理藩篱,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高级科普编辑不仅应选择具有人文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来撰稿,还应选择有助于引导读者关注人文精神的科学研究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9,(11)
科普剧不仅是科学传播的载体,也应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戏剧形式。只有真正符合戏剧的表现规律,科普剧才能从科学传播载体上升为"优秀"的科学传播载体,成为连接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纽带。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式看待科普剧的发展,方能向受众呈现科学与艺术并举的好作品。我们应该以"戏剧创作规律"为参照,以"科学普及"为中心,去设置每一个制作环节以及各环节间相互衔接、合作的"规定动作",也就是梳理和规范科普剧制作流程。如同设立科学公式,将千头万绪的相关事由规范在编、排、演的步骤里,层层推进,以提高制作效率,保证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22,(3):16-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有关工作,进一步凝聚科普业界智慧,盘点年度极具影响力的科普人物、科普作品等传播典范,揭示“科学”误区,引导公众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普中国品牌影响力,“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顺利于2月14日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7.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网站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比重很低,新闻媒体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版块,英国等欧洲国家学术机构网站的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公众支持而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国外网络科普注重受众细分;网络科普供给由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网络资源以集成为主;传播方式充分利用Web2.0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科学媒介中心网站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对待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理性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创建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为科学新闻深度报道提供权威来源;开展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与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旅游是把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让公众在旅游场所游玩、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和教育。我国各地特别是具有丰富科普旅游资源的省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3,(8):8-8
中国科协2013年4月16日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结果。PM2.5、“世界末日”、“黄金大米”等热点事件入选。 十大科普事件包括:PM2.5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瞩目;“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力促科普工作开展;北京暴雨险情和悲剧震撼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成焦点话题;“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启动,为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探路;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指标,有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与中国”活动十年辉煌,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启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受追捧,航天科普掀起新一轮热潮;“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刚刚结束,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还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宣传省科普条例,就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就是"两个弘扬"的具体体现.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修辞与科学知识传播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科学学研究》2004,22(2):113-117
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离不开修辞,以修辞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第一,语言文字是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载体之一,以承载科学知识的修辞话语传播科学知识常常能为更广泛的公众所喜闻乐见;第二,修辞方式往往可以给特定科学知识传播以策略上的支持;第三,修辞过程与科学知识传播过程均为且均必为一互动的过程;第四,修辞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效果都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专业期刊科学普及的责任及传播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期刊向公众推广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和实现途径。【方法】分析医学专业期刊进行科学普及宣传的必要性,并通过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期刊进行科学普及的经验和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办刊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说明医学专业期刊承担科学普及、扩大医学知识的宣传可以应用的各种途径。【结果】科学普及是医学专业期刊的责任。医学专业期刊应该通过调整栏目内容增强期刊的新闻属性;通过多元化出版、新闻发布会、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讲座以及在网站、微博、APP、微信等推广平台拓宽自身的传播广度从而实现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结论】医学专业期刊惟有应用各种途径进行科学普及,才能既突出医学期刊的专业特点又推广科学成果,让更多人受益。  相似文献   

15.
黄晓峰 《大众科技》2016,(2):152-154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当前,科普活动多种多样,如何做好科普活动宣传工作值得深入探讨。传统科普宣传存在模式单一化、活动方式呆板、传播受众率低等局限性,文章中的研究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例,融合期刊、图书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探索专题活动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学术论文通讯作者的定位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光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60-161,157
通讯作者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离的情况下,仍应由第一作者对论文享有更多的权利,同时承担更多的义务。单位对论文只在其是职务作品或有特殊约定时方享有著作权。在有多个作者署名,并且单位应该享有著作权时,论文的著作权一般应由第一作者所标注的单位享有。  相似文献   

17.
Much concern has been expressed in recent years about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publishing research in high-profile journals,particularly within the life sciences and biomedicine[1-4].Researcher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substantial delays in communicating their work,overzealous reviewers make demands for extensive revision,and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data are often relegated to supplementary files with little functionality.More broadly,much of this work is not published open access,and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cience that is being reported in top-ranking journals has been called into question[5,6].  相似文献   

18.
19.
20.
贾清 《今日科苑》2022,(1):43-50
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网络平台成为大众获得科学技术资讯的首要来源和主要渠道.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增长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传播,持续影响着科技传播的格局和态势,是新时代高效推进科普工作的利器,本文立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相关结果,围绕基于互联网交互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