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族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特殊民族,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迁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巨大变化,作为回族核心文化的宗教信仰在观念和行为上随之适应与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宗教观的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青年的一个主要特征。散杂居回族青年在遵从先民传承的信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现实利益和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回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回族节日、饮食、音乐、体育等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层面,而对于型塑回族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一深层文化内容,却较少涉及。本文就"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目的、开发意义、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载着家长的重托,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回族后代、传承回族文化的重任。民族文化是表现民族自我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改革已进行了好几年,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少数民族幼儿园实现园本化和民族化统一的必然。回族文化中有很多都是我们课程组合较为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必将拓展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视野,对于传承回族文化是十分有益的,值得幼儿园老师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朝阳区瑞祥民族小学是一所回族聚居区的民族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民族知识,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传承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  相似文献   

5.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回族散杂居地区,在对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散杂居回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权益保障、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回族地区宗教对学校教育有着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清真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生源之争、经费之争上.正面影响主要在于清真寺教育还保留着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符合民族地区的需要.影响儿童入寺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清真寺的条件因素、儿童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为减少宗教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在清真寺管理和学校教育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回族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显示,在皖北回族女性中,真正了解伊斯兰教教义、虔诚实践宗教功修的人较少。同时,多数回族女性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内心充满对真主的依恋和敬畏。宗教信仰的日益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天津回族重刀武术独具民族文化特色、集聚民族智慧,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它的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着重重障碍。天津回族重刀武术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努力,尝试新的保护方法,使天津回族重刀武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回族2.1万人。在发展过程中,散杂居回族存在着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的相融与相斥互相交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应重点在经济、民生、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散杂居回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及其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冲击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和文化冲突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二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逐渐弱化和科学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非生活化;三是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忽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忽视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9-124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正在不断消解和重构。学校教育因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方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场。但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如何处理好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二元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记录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语言所具有的民族性,亦可以把不同民族的人们加以区分.回族人民拥有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传承作用,而文化亦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由于回族人民拥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他们所使用的汉语中具有很浓厚的本民族气息,因而,在回族人民的日常用语中,往往体现出本民族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必然会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选择。国外对课堂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师的素质重塑、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编制和实施,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保存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人才等方面;同样,国内也从教师、课程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相比较而言,国内在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研究的深度和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孙亚娟 《林区教学》2009,(10):120-122
幼儿期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到成年期文化观念的产生与建构。在充分了解回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幼儿园教育促进回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发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增强教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合作与互动等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回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研究其家庭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回族有着民族性、宗教陛十分突出的独特文化,回族家庭教育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回族的家庭教育在保存和传承伊斯兰文化,形成和发展回族文化,进行民族整合,满足个体发展与享用及社会发展与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回族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打开回族世界与其他民族相互了解的窗口,又可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