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阐述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要真正贯彻新课标这种精神,必须按照"三个维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一、着眼"三维",体现人文关怀新课标将以往语文能力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笔记是学生学习中的"原始表达",是心灵的"涂鸦",体现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理念。学生的笔记应简明扼要、"挨门对户"、善用符号,同时还应善于选择,时常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历史的教育功能.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材料.在方法上:通过利用影视资源,可以促进历史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促进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促进师生"争鸣"提高辨析能力;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邓永强 《中国教师》2013,(14):24-24
新课程改革赋予历史教师任重道远的教学使命。因此,历史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于是,"高效教学"这一名词进入历史教师的视野。何为"高效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效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空间上的"高效"。这种"高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体现在课后学生的自学中。因为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习应与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生活相联系,力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学生应善于把能体现社会发展、能体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与历史联系起来,体验和感悟历史,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笔者从“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基于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征在于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侧重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异质特征体现为高校类型之间的差异,凸显高校历史传统与区域特质和学科强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结合办学定位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历史发生教学原理是一种借鉴历史、对数学知识的自然发生过程进行再现和重组的教学方法.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说明利用历史发生教学原理设计章节起始课教学应遵循的建构方法.数学教学应重视"章节起始课"的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良好构建;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出口"为导向制定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调和"重理论"与"重技能"两种人才培养观的矛盾;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秘书学专业"出口"包括求职、升学和创业。求职的学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必需的职业技能;升学要求学生具备报考专业的理论知识;创业的学生应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沟通协调能力。以"出口"为着眼点,修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分别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模块中设置支撑"出口"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并在一定限度上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1]。同时指出,史料研习活动应"以开展学生历史阅读活动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39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研习的问题,并"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39页)。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开展学生历史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0.
徐建勇 《考试周刊》2013,(94):41-42
学生作文一定要追求思想的深刻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在作文立意方面,教师应加强思想的深度训练。学生作文应体现时代的特征与风貌,内容和结构应讲究"深度"。学生写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应力求深刻。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课堂是指学习资源、教学方式与主体(教师与学生)发展之间实现动态融合、相生相长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课堂上,师生生态地(和谐平衡)从事各种教与学的活动。笔者认为,生态课堂中,教师既要"有为",更要"无为",应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提高能力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引导者。"有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常言道"功夫在诗外"。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尤其是面对新课标下"一标多本"的历史教材,  相似文献   

12.
"说"是"写"的基础。同时,说和写都是思维的载体,对发展思维又具有反作用。只有出口成章,才能笔下有文。笔者结合作为教学实践,提出应采取先说文,后写文,说文与写文并重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教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结合历史故事,成语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结合时事政治和平时生活实际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态教学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生态教学应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的统一,生态教学中应体现整体性、协变性、多样性、动态性、共生性的统一,生态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培养,论述了"生态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我表现意识较强,教师在历史教学方法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互动"呢?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来自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悬念"作为一种戏剧表达方式应用于教学中,能缩短学生与教师、历史事件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制造"悬念"的主要方法包括:转换叙事方式,用文学创作中"倒叙"、"隐叙"的方式;运用历史认知的心理机制,制造认知信息的落差与冲突、放大历史发展的落差与冲突的方式;运用停顿、设问等方式控制呈现节奏,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次第展示。这些方式使史料不再静态,而是在学生和历史事件间架起了对话的桥梁,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命题包括三大问题: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依据,这个问题涉及"鸦片战争失败激起的新探索"、"辛亥革命失败引发的新思考"、"新文化运动揭示的新主题"等三个方面内容;二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形形色色的"主义",这个问题涉及"十月革命带来的新视角"、"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悟"、"中国共产党展现的新局面"等三个方面内容;三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满足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问题涉及"中国革命产生的新诉求"、"中国文化危机引起的新审视"两个方面内容。以上三大问题既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的递进关系,又突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把握好"课堂自主性"和"教学的开放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扎实性,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一、正确定位,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同样,这也是新课  相似文献   

18.
要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学校内外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历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历史化"。这可以从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用仪式塑造学生,在休闲中引导学生;用文化熏陶学生,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而不是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图册》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参辅教材,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里面包含的地图、照片、史料体现了以图补文、以图述史、以图启思的教学功能,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结合《历史与社会》图册,深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课堂的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归纳了教学中比较实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做好课程教学中的"加减法",并且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列举了案例。让《历史与社会图册》的辅助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