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世纪之交,对教育学性质的认识,总体上是围绕对教育学的科学性的质疑而展开对人文性的追求。与人文性紧密相连的,还有教育学的实践品性(表现为教育学的"伦理"属性、"情境"属  相似文献   

2.
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类学、现象学、存在论哲学等思潮的兴起,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学不仅具有“理论”品性,而且具有“实践”品性。但在当前,学前教育学的“实践”品性有被忽视的倾向,我们要么仅仅关注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层面,要么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技术知识。呼唤学前教育学的“实践”品性,是要突出学前教育学的人文伦理性、现场情境性和生成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的建构无法割舍与教育实践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学理论品性的基本特征是人本性。科学主义情结有害于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故而应当以"教育学的科学性"的说法,取代"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的陈述。  相似文献   

4.
学科品性是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综合特征,是学科完整性、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教育学的学科品性是教育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学科命脉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的稳定的综合特征,是教育学巩固自身学科地位的重要保障。生命品性、实践品性、历史品性与境界品性代表着教育学的学科品性,任何类型或派别的教育学说与实践都在一定领域和程度展现了上述四重品性。  相似文献   

5.
出于种种原因,作为教师教育重要课程的教育学实践教学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教育学课程难以成为学生领悟和体验的课程,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要么没有真正觉知,要么处于浅层表面,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严重短板。这既背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也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相去甚远。加强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既是哲学实践观的引领,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也是教师教育之必然要求。分析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正当性,加强实践教学的行动自觉,有助于教育学课程的目标达成和卓越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性:教育学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育学的理论尊严往往遭到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诘难,究其根本,在于教育学发展的学科异化的境遇。这种学科异化,尤其表现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摇摆不定与非独立性的学科品性。本文对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发生学分析,然后根据教育学理论存在逻辑就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具有终极评价意义的衡量标准——教育学性。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和现象,伴随它出现的是人们从没停息的讨论。这些讨论要么停留在价值层面上的利弊权衡而失之肤浅,要么是个人经验性的批判而缺乏理论的深度。因此,站在某种理论高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公开课的本质非常必要。而现象学教育学无疑是可选择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场域里的相遇和交往。技术化向度、功利化思维和边缘化危机导致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迷失和沦丧。现象学教育学主张"回到事实本身",基于个体体验的理解和关注情景分析,以彰显教育实践的人文品性为旨归,呼唤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守望与回归有赖于关怀内容转向"面向学生的实践",关注焦点转移到"基于对学生体验的理解",观照视角转变为"共享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和现象,伴随它出现的是人们从没停息的讨论。这些讨论要么停留在价值层面上的利弊权衡而失之肤浅,要么是个人经验性的批判而缺乏理论的深度。因此,站在某种理论高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公开课的本质非常必要。而现象学教育学无疑是可选择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通过教育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同样教育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显示其回归生活的品性与关心个体成长的旨趣.教育学知识是教育学成学之后的一种对教育理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标准,它既不是教条式的教育经验总结,亦不只是简单地对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吸收和利用,而是以教育特有的话语对教育学生存价值的思考,是对教育内在价值和教育学活动能力的意义探寻和内涵的不断拓展与挖掘,追逐的是教育意境的深远和悠长.教育学知识有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和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品性,教育学知识的旨趣实现的正是对人性的关怀和人类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的困境与生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教育学由经验形态过渡到学科形态以后,启蒙的理念就指引着它的发展。但是,在技术理性的影响下,教育学在充分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作用的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为此,要改变其唯理性化的价值取向,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育学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教育学》《理解教育论》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出一种有特色的实践教育学。实践教育学探讨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如何发展”与“如何教”的问题。由根本问题衍生出了诸如有效教学的问题、有效学习的问题、增进理解消除误解的问题、反思性教学的问题等一系列下位性问题。实践教育学的探索有一系列前提性的信念。这些信念也是实践教育学的主要成分或者主要观点,其中主要关涉到教育教学、教师、师生关系诸方面。研讨自己设定的基本问题,开发相对稳定的解题模式,是实践教育学的志向之一。实践教育学开发的模式有“教师知能转化”和“创读反思,多重循环”两大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学秉持为教师指津的宏旨,在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上,都有些颇见实效的策略。实践教育学是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教师发展和基础教育实践中的若干主要问题的思考,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六大特色:情感先行、攻心为术、追求效率、追因溯源、操作指南、经验培育。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伟大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康德那里,就教育学的性质而言,教育学是基于实践哲学的实践教育学,没有实践哲学作为根基,也就没有教育学的存在。这一实践教育学又在"理想"与"科学"之间。教育学是"理想",主要体现在康德基于人的所有向善禀赋的完全实现上,而这一实现又只能通过"类的教育"而不能通过"个别的教育",由此康德的教育学具有了一种世界主义的理想色彩。教育学是"科学",主要体现在康德对教育实验、教育方法论的强调,以及对机械的教育学说的批判当中。不过,康德的整全的"人性观"又使得他的"科学"不是严格的"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关于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探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不仅考察了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认识状况 ,而且对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以及如何运用相关学科的成果去进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认识状况进行了具体的考察。作者指出 ,教育学要真正成为独立之学 ,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范式 ,直面教育实践 ,从单纯的学科基础扩展到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教育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振东 《教育学报》2005,1(5):18-26
当前我国教育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科学化问题,而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是通常议论的研究范式问题,从科学规范并结合我国教育学发展实际来看,还应包括其他一些与教育学研究效度和信度有关的问题。区分跨学科教育研究与多学科教育研究、承认教育理论的多元化存在、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正确认识教育学科学性与有用性的关系、走出“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迷途,以保证我国教育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兵波 《教育学报》2006,2(3):19-22,36
对教育研究的特殊性进行追问,虽然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的特点,但并不能恰当解决教育研究的地位、价值问题,更不能确立教育学的学术形象和学科立场。只有深入分析教育问题的性质,进而理解教育研究的性质,才有可能为教育研究建立价值基础;只有全面把握教育研究的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和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建立良好的理解与共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切入教育现象的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也确立了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核心底蕴的教育学。这里显现了两种具有互动性质的过程,即把教育学放到生命的视野之中,把生命放到教育学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