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借、通假和引申是古汉语研究中经常出现而且又特别重要的概念。但由于历代学者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对其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使三者时分时合,让后人对它们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我们在吸收众多学者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从三者各自的内涵、起因、功能和类属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区分和探讨,以利于古汉语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词类转变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尤为多见。这一语言现象在我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学者所广泛注意,但只有到了宋代,学者们才开始对其做系统的研究,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就属这方面的著作。《群经音辨》卷六“辨字音清浊”门对古汉语中的161组音变构词进行了详细辨析,大体反映了古汉语词类转变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贾昌朝对该语言现象的深刻认识,为后来学者对古汉语词类转变问题做深入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词类转变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尤为多见.这一语言现象在我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学者所广泛注意,但只有到了宋代,学者们才开始对其作系统的研究,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就属这方面的著作.<群经音辩>卷六"辨字音清浊"门对古汉语中的161组音变构词进行了详细辨析,大体反映了古汉语词类转变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贾昌朝对该语言现象的深刻认识,为后来学者对古汉语词类转变问题作深入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徐德庵是我国语言学知名学者,早年专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所撰论文既有师承,亦颇多创见,对研究汉语方言词汇、汉语词族、语音变易规律以及推求本字,探寻语根,考索联绵词的音义,均具参考价值。建国后主要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在此新领域,不断探索、更新研究方法,走自创之路,抒新颖之见,对解决古汉语语法分析中的难题和丰富古汉语语法理论内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有好的传统,当代学者也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其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需要加强的工作也不少。  相似文献   

6.
词汇随着时代变迁不断繁衍,这是语言发展的客观事实。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丰富的材料为依据,对古汉语词汇进行历时或断代的研究,力图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旁字(词)增长情况的历时考察,对古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作定量和定性的抽样分析,进一步探讨词汇发展的原因及词汇与文字的关系,希望能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训诂学材料研究古汉语词汇,这是词汇学研究的一条新径,不少学者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简称《吕览》)高诱注训释词,认为训释词是古汉语基本词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土文献研究亦应为古汉语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它的目的在于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如何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古汉语的教学?这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必须坚持“三结合”的教学体系目前,古汉语教材,有两种教学体系。一种是主力先生在六十年代初主编的《古代汉语》首创的“三结合”教学体系,即文选、古汉语常识和常用词词义分析三者结合的教学体  相似文献   

10.
音变构词是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汇聚了相当丰富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但失之散乱。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首次有意识地对《释文》所录存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其卷六字音“三辨”专门对古汉语中的210组音变构词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辨析,基本反映了古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整体面貌,为后来学者对该门类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国语学者山田孝雄使用语言同化观分析受古汉语深度影响下的日语。其语言同化观与国体论、国语观组成一个整体,是在与欧化思想、尊崇汉学思想对抗的社会背景里,以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为基础构建出来的。其语言同化观只能将汉日语言接触研究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最为复杂的一类词。副词研究对古汉语语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论语》是研究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语言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副词系统的考察分析,可以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梳理以及当代学者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寻找一条词汇研究的新方法,即以选取典籍作为语料依据,运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理论、语义场理论,采用义素分析法、比较互证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做逐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梳理以及当代学者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寻找一条词汇研究的新方法,即以选取典籍作为语料依据,运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理论、语义场理论,采用义素分析法、比较互证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做逐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动用法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然而由于它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多,所以谈论的比较少,有的教材涉及到这个问题,讲得也比较简略,这对我们学习和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无疑是不利的。本人想就古汉语中的为动用法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以求学者之斧正。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来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本文对古汉语语义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古汉语语义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古汉语中的倒装现象,历来说法不一,颇有分歧。作为一种变式句,倒装句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以往多从语法学及修辞学角度对古汉语的倒装句进行静态研究。本文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古汉语倒装句进行动态研究,旨在阐明古汉语倒装句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客”被认为是温州方言的一个典型词缀。不少学者直接从温州方言中的“客”族词角度进行语料分析进而得出结论,鲜有人从古汉语的角度来论证。故本文作者尝试用穷举法对古汉语中“客”族词进行归类分析,阐释古汉语中“客”的类词缀存在状况.继而证明“客”词缀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