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意义] 探究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案例及服务特色,以期为业界开展更优质丰富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第二届科普阅读推广案例征集活动获奖的20所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各个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及相关网站获取关于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信息,选择部分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及采访,深入探究这些图书馆所开展的所有科普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并着重分析其中3个特色案例。[结果/结论] 针对今后我国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基于读者需求,贴近实际生活;丰富活动项目,创新主题内容;关注弱势群体,惠及全体市民;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活动质量;强化新媒体运用,推进数字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效果不佳的状况,试图寻找一种有效且能长期开展的模式,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广泛参与,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方法/过程]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组织构建、运作模式、社会效益概述科普基地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具有构建约束机制、资源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服务渠道的畅通机制的优势。[结果/结论]在自愿的原则下,高校图书馆与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共建科普基地以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经费多家出,协调搭台,借用科普基地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科普基地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单位位于申报对象之列且容易具备申报条件。因此,科普基地社会化服务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有效的、可操作的,且具有广泛参与机制与可持续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为我国学术图书馆研究制定"十四五"战略规划及规划设计转型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 选取国内外知名图书馆及其组织近十年的战略规划及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文件、愿景目标、趋势报告、年度报告、年会主题等文本为样本,通过统计其中的"转型"词频和内容,分析其转型特点和发展趋势,归纳其转型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结果/结论] 国内外图书馆普遍对"转型"持积极的态度,其转型路径、具体实践和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定位、资源、服务、空间和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袁青  施亮  陈梦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8-124
[目的/意义]我国入围"双一流"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整体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其各自图书馆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来促进一流高校图书馆建设,以推动学校学科创新发展。[方法/过程]基于业内发展状况,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制度、人才、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空间设计和技术支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结果/结论]通过论述高校图书馆在当前背景下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要点,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思考,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积极探索,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优化创新举措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电话访谈法等,以中国137个"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上排名前30的国外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主要从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教学与数据库培训类微课、新生入馆教育类微视频课程、具有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信息素养课4个方面分析中国高校图书馆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从教育内容、发布情况等方面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剧情类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这一创新举措。[结果/结论] 剧情类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借助"故事的魅力"增添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尝试提出剧情类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推广策略,提出高校图书馆从整体规划、剧情设计、实施拍摄制作再到微视频发布推广全流程的整套框架体系,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剧情类微视频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思路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提出"双一流"建设需求与图书馆服务对接的有效路径,为图书馆更好地支持"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国内部分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为切入点,汇总分析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具体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案,凝练高校"双一流"建设各类需求;再将各校建设方案中涉及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和要求进行分析;最后尝试将图书馆服务与各类建设需求进行对接。[结果/结论]将对接路径划分为支持保障与"优智"服务层面、关注跟踪层面、协助支持层面,并提出找准服务对接适合度及对接载体,保证服务对接持续性及信息交流畅通的对接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方法/过程]借鉴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构建复合协同式管理模式,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参照复合协同式管理模式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成果。[结果/结论]提出实施创新带动发展、注重团队文化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等建设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图书情报领域正在出现新业态、迎来发展新契机,传统的业务组织模式依赖单一馆员、单个职能部门已无法有效地完成紧急性、临时性、复杂性任务,无法更好支撑高校图书馆的新发展,无法更好应对全民阅读、"双一流"建设、文化传承、读者需求多元化等不断出现的外部新挑战,为此需要变革图书馆的组织体制,更好地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方法/过程] 借鉴项目制的原理,结合东北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立项工作的实践,探索高校图书馆适应新挑战、新任务的方式方法。[结果/结论] 运用项目制更有利于组织开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活动,有利于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模拟现实中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阅读情况和阅读环境来观察和测试用户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过程中阅读效果的差异,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服务、阅读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等篇幅的科普知识文章为例,采用对照组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沉浸体验角度比较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论]用户在阅读中篇科普文章时纸质阅读的理解效果要比数字阅读好,但在阅读沉浸体验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用户的阅读沉浸体验与学历和性格有关,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资源建设应在读者个性化分析和服务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分析并把握"双一流"政策推动与科技革命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叠加影响的本质、特点及表现,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环境空间、服务与管理体系,促进叠加效应的正向发展。[方法/过程]引入叠加效应理论,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叠加效应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政策推动+科技革命"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具体影响及特点,建模叠加效应影响机制图。[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自身功能与属性的复合性是叠加效应发挥作用的基础。在把握叠加效应本质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图书馆以学科为中心的、一流的资源、服务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高等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新时期教育政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需要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思考。[方法/过程] 在综述高校图书馆服务开展的基础上,利用Nvivo文本分析软件对30个省域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解读政策文本,梳理与图书馆服务相关的编码。[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助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可以通过保障对接、辐射对接、升级对接、转型对接4条路径开展服务。图书馆服务开展需要以省域政策为导向,找准服务对接点,开展持续性和有效性服务,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服务纵深度和细粒度,同时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影响,对推动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建设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在探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边界、应用价值及负面风险的基础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融合发展进行剖析,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馆阅读服务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技术系统、内容与方法、用户、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未来图书馆须持续跟进人工智能发展动态,推动阅读服务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意义]旨在探索网络视频阅读服务的本质,探寻图书馆网络视频阅读服务的创新路径,分析创新路径的实践样态,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分析网络视频阅读服务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归纳图书馆网络视频阅读服务的创新路径,结合实践案例对路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网络视频阅读服务主客体的交互过程催生网络视频阅读推广、网络视频媒介阅读、网络视频社区阅读3种服务形态,图书馆可以从中提炼出“荐读”“领读”“泛读”“解读”“共读”5种服务创新路径,不同路径各具特色,同时也相互联系、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十大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总结和探讨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学术图书馆"十四五"及未来战略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方法/过程] 基于对当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变革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的预判,针对我国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的意义、主要矛盾、要素关系、用户需求、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空间再造、用户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效能10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科学谋划学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之路。[结果/结论] 图书馆在"十四五"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其根本的驱动力是用户需求,为此,需要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资源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管理是保障,创新是引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公众科学服务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美国已开展公众科学服务的9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从图书馆网站"公众科学"栏目的设置情况、公众科学项目推荐、资源推荐以及公众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提出建议。[结果/结论]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公众科学教育,引导馆员和公众积极参与公众科学实践;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功能完善的"公众科学"栏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科学活动;充分利用创客空间推动公众科学服务的发展;设置公众科学服务岗位;发挥图书馆学会和联盟的力量,鼓励和指导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元宇宙的视角研究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发挥智慧图书馆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功能。[方法/过程]探讨元宇宙应用于图书馆的理论逻辑,明确智慧图书馆遇到的现实挑战,指出触手可及的阅读场景、数媒引领的资源数据、多种技术的集成等构建元宇宙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分析元宇宙智慧图书馆技术架构、元宇宙核心技术集成方式,构建未来元宇宙图书馆五层次结构模型。探讨元宇宙智慧图书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加大元宇宙关键技术研发,增强智慧图书馆阅读沉浸感;构建立体式元宇宙智慧图书馆沉浸式资源,促进用户沉浸式互动;拓展元宇宙图书馆服务,增强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加大元宇宙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为沉浸式体验提供硬件保障;提升元宇宙智慧图书馆馆员的能力,提高沉浸式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图书馆从开放课件资源到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提供基于事实的研究案例,构建以开放课件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方法/过程]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开放课件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关键问题,并从资源采集与组织机制、数据加工与服务功能、数据关联与系统集成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结果/结论]课件资源采集与系统建设是开放课件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方式将高质量的开放课件进行系统采集、规范登记、合理组织以及本地保存,并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开放课件资源集成服务平台为用户进行交流学习、创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充分调研目前较为流行的英语分级阅读体系和标准,并且应用于大学英语分级阅读实践中,不仅为大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而且对在当前大学一流本科"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如何通过图书馆服务创新彰显专业馆员的作用和能力进行深入思考。[方法/过程]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基于当前大学一流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策划、组织并开展的大学英语阅读"域外文化经典"分级推广项目,主要是以"蓝思分级、阅读经典"为主线,借助多种媒介方式以"泛阅读"和"深阅读"为途径,倡导"课堂阅读"+"课外阅读"的互动实践模式,不仅对大学英语传统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且为今后大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结果/结论] 根据大学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特征以及学校本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应该紧密结合学校培养方向,综合考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迫切需要,同时策划过程中需要"精耕细作",多渠道创新阅读推广模式,才能体现图书馆的专业价值,从而促进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