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经济、贸易等多个领域不断开展合作交流,大大促进了就业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为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将立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行业人才需求,结合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高职外语专业应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创新,把握经济发展新风向,培养适应新时代行业需求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总结该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与行为特点:直接求职是毕业后的首选出路,原因是生计需要,就业地区集中在本省省会和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地理位置是否良好是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毕业生青睐公宣幼儿园,期望月薪集中在2001-3000元,但与现实情况不符;毕业生择业方式多种多样,工作或实习经验是找到好工作的最重要法宝;自身条件欠缺,缺乏竞争力成为择业不顺的最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开设有效实用的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提供更多见实习机会、建立广泛社会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从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意向、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100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是从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信息;在就业意向方面,许多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单位;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薪酬待遇不足和学校名气会极大影响就业。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和铁路“走出去”国家战略,轨道交通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提升沿线国家基础建设水平、促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提高国际影响力,我国高校积极对接国家需求,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进行合作研讨,不断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由于地域及文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合作办学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风险。文章通过广泛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民俗和教育体制情况,阐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制度和理念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对开展轨道交通中外合作办学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素进行辨识和归纳,并提出应对策略,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语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如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还是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高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的目标定位偏差、融合培养缺失、培养方式同质、考核评价片面等问题,亟需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推行“外语+专业”培养机制,深化高职外语“三教”改革,突出考核“诊断+评估+整改”,以此探索高职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二五”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本文以山东省某农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就业意向、择业期望、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就业工作应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中国企业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为国内的外语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各种变化。高校外语教学必须紧跟全球贸易发展的前沿趋势,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工科院校中,“非主流专业”毕业生受国家整体教育环境、学校办学特点、师资水平、个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共同影响,就业相对困难。国家、社会和学校应从开设专业的合理性、提高师资水平、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扩大就业宣传、加强就业指导、加大帮扶力度等方面协同配合,努力提高“非主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促进“非主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153名2009届硕士、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加强就业指导等建议,希望对2009届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融合、民心相通,提升沿线国家科技、文化、教育合作水平,满足国际科学教育及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对于借此贡献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智慧等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发展的意义、前景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等进行梳理和探讨,旨在提出相应且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综述,分析现阶段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原因,从国家政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思路与方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分析经济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影响因素,发现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做好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刘伟 《高教论坛》2012,(8):116-118
本文对河南省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专业忠诚度偏低,就业信心不足,对薪资不太满意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服务沿线国家多语种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步旺盛,多语种专业发展迎来黄金期。高职多语种专业数量有限,面向涉外商务、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供给存在不足。北京联合大学联合多所职业院校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高职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等多语种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相应成果,惠及师生和企业,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并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我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对2005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医学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如下特征:就业是毕业首选,报考研究生是为了继续深造和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就业求稳、务实的同时追求良好的个体发展环境,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独立创业的条件等,总之专业教育对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起着决定作用。为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进行课程调整、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是以学生的就业取向符合社会需要,达到完美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丽 《天中学刊》2011,26(5):83-85
通过对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在择业中存在着观念保守、就业途径狭窄、缺乏就业指导等问题;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发现,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供需不平衡,工作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相脱节,英语专业与小语种市场供求失衡等就业困境。因此高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罗妍 《考试周刊》2012,(69):86-87
本文从毕业生就业标准、就业观念、就业障碍等方面了解广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就业指导机制等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的领域也不断延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化人才的使命。为此,需要分析当前“郑和学院”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郑和学院”,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多元品牌。  相似文献   

19.
人才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各区域间人才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亚洲、大洋洲和中东欧地区较强,而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则较弱。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排名表现中处于中上水平。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开发与合作时,需要关注人才竞争力的区域(国家)差异特征,把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保障合作实效;同时,应当强化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全球人才流动,拓展第三方市场资源,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提升,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流动、学术人才流动、高技能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了知识纽带、文化纽带、经济纽带的作用,带动了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正向迁移,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人才流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需要克服对于人才流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误区,需用全面流动思维取代单一的学生流动思维,并对“一带一路”提出近十年来的流动成效与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文章发现,近十年来“一带一路”人才流动的层次类型结构、数量规模结构、行业空间结构、效益结构、制度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从单向到多维、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府到市场的流动趋势已经显现,有力促成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知识网络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流动的各类效益,但同时也表现出数量与质量失衡、流动制度结构设计缺陷、人才流动专业与空间结构不足、人才流动总体效益欠缺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全面提高“一带一路”人才流动规模与质量、扎实做好“一带一路”人才流动各类保障、全面打通“一带一路”人才流动障碍与壁垒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