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作者对著作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在出版活动的著作权使用过程中,侵权问题亦显得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导致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文章从对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以及出版者对著作权的使用两个角度,阐述如何规避日常出版工作中常见的因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导致的署名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方式的兴起,传统课程教材也开始在纸质图书基础上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出版,但由于数字化图书法律法规、侵权行为认定机制等的不完善,数字图书出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著作权审查、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本文围绕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对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授权、审查,以及著作权法律机制不健全而带来的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著作权版权保护、行为损害处理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玲玲 《出版广角》2021,(14):84-88
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者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现了新样态.基于出版流程的视角,对出版前期筹备、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传播等出版活动中常见的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类型化分析,能够让复杂多样的著作权侵权样态纳入相对保守和抽象的法律规范既有路径中,从而实现以法律规范出版活动的初衷.同时也能够让出版者更直观地了解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及防范的关键点,进而认真审视自身行为,并从规范合同管理、合理履行自身的注意义务、强化技术保护措施的运用、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首例微信侵权纠纷案为例,分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著作权保护的困境:法律法规缺失、著作权归属认定困难、侵权行为难以监管、侵权纠纷审理难度大。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技术措施并简化侵权投诉流程、加强监管并推进实名制、适当加大对自媒体作品著作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出版侵权作品的行为因侵害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他人著作权益而构成侵权行为,此时根据出版社的过错状态,分别与作者构成共同故意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在共同侵权行为发生时,出版社与作者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出版社应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意合理注意义务的履行及合理利用出版合同的免责条款,从而防范和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具有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其中著作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侵害微信著作权的情况有微信转发、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作品的上传和传播侵权等.保护微信中作品的著作权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打击微信侵权行为,增强微信使用人的著作权意识和作品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著作权知识的普及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因著作权纠纷引发的诉讼也日趋增多。在一些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有些广播影视媒体和单位,也成了侵权案件的被告,并且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侵权行为成立而败诉,付出名誉与经济的双重损失。在这些败诉案件中,除了部分案件属于广播影视媒体和单位明知故犯,知道侵权还放任侵权行为发生外,也有一些案件是由于广播影视媒体和单位对著作权来源审查失察,没有弄清楚真正的著作权人是谁.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止著作权纠纷的发生,期刊编辑在期刊出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明确几种经常出现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理顺自身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避免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未经许可发表著作权人作品以及歪曲、篡改、剽窃他人作品等类型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著作权人往往将图书出版者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著作权人对于出版者的诉讼请求主要包括停止侵权、停止销售并销毁已经出版的图书、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著作权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九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可划分为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用户直接侵权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两种类型.为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证明责任,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作类型化处理十分必要,并且应尽量平衡网络著作权人的保护激励、公众获取信息、互联网发展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有声书出版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有声书著作权保护带来一定挑战,除有声书出版中常见的作品侵权、授权侵权、平台侵权外,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有声书还面临法律性质确定与人格权保护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有声书出版产业现状分析,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录制有声书形成的是录音制品,涉及文字作品作者的复制权;传播有声书涉及作者、录音制作者的传播权。规范有声书市场秩序,有必要完善著作权授权许可机制,利用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有声书需重视声音权的授权;同时,传播平台应承担相应注意义务,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秩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出版物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送渠道日益融合,使得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界限变得模糊。从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等视角切入进行研究,有助于寻找出网络出版著作权侵权泛滥的深层次原因——制度"编码者"的主观意图与"译码者"(受众)对"编码"的客观解读效果之间的冲突,以及网络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把关人"角色失范等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加剧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针对此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即加强"编码—译码"过程建设,发挥制度的"信号"示警作用;注重"把关人"之间关系的塑造,加强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开发;建构著作权次级交易模式,创新著作权合作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郑英龙 《编辑学报》2013,25(3):216-219
我国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在定义有关网络侵权行为和保护模式方面与以前相关法律法规有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前的规定;但由于其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从现阶段出现的大量案件来看,复杂的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还未能得到有效规制。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在本质上虽同于传统的侵权行为,但显然也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规制特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侵权主体来加以区别规制。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由于软件开发成本昂贵,改编、非法复制却成本低廉,在利益的驱动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经常发生。从探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问题入手,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351篇文书进行计量分析,概括我国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单方直接侵权、多方共同侵权及帮助侵权3种类型,并从图书馆、图书馆用户及图书馆合作方三个层面提出规避著作权侵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图书馆处于著作权利人生产作品和公众利用作品之间,其对作品进行收藏、传播的职能对于双方利益的实现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图书馆代表的公益性与权利人代表的私有性却总是矛盾不断,使得图书馆一直陷于著作权侵权的风险之中。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图书馆业务面临的著作权冲突更加多样化。文章讨论了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著作权风险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所出图书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未经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性侵权”和“涉嫌剽窃性侵权”两大类,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社相关图书出版把关的主要责任者,对其负有间接责任,或者说负有连带责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出版合同签订与执行等环节,切实加强著作权把关职责.  相似文献   

18.
周澎 《编辑之友》2023,(7):80-88
教辅出版关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需对其著作权侵权问题予以重视。文章通过对273份民事判决书的分析,得出教辅出版领域主要存在教辅与非教辅、教辅间侵权两种类型。该侵权的产生看似因未经授权使用导致,实际是由于教辅与教材存在必然联系或需其他作品所致。故可从根源入手,针对不同出版单位主体,通过著作权预登记制度辅助默示许可制度的构建,教育出版知识共享协议的完善,以及教辅出版过程中多元主体共治的参与,解决相应问题并推动教辅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服务中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图书馆网络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关的诉讼案件,但目前关于图书馆网络服务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立法实务中,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依托现行著作权法间接侵权规则,结合图书馆提供的具体网络服务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图书馆构成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的主客观要件,提出了介于主体的特殊性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空间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余筱瑶 《出版科学》2016,24(3):80-83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版无形中给互联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规范、治理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备受关注。剖析目前主要出版侵权类型,辨清典型出版侵权责任,明确合法与非法的行为界限,并对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从法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层面进行规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与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