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5,(7):31-38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本来含有丰富的生态学观点。但是,个别西方学者却视而不见,歪曲、指责甚至虚无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合法性遭到严重质疑。为此,拟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挖掘、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的生态思想,既是对质疑者的回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和谐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断,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人影响自然"的综合协调观、"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已经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重点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与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初衷一致。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本内涵为理论指导,在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与思路层面,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带来的启示,在重视人与自然平等、构建现代生态方式、完善生态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快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从开始他们的理论活动时,就十分重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说人道主义思想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我们不能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对人道主义没有提及为理由,而就否定马克思主义不包含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人通过实践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种生态伦理形态,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当前,南宁生态文明建设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生态理论普及度不高、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南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探析其生态价值,还原其真实意义,维护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补充、完善现行生产力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生产力实体要素、生产要素的构成论述了“自然”这种生态系统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工业生产生态化的设想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传统中华文化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了文化底蕴.历届党的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理论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早期扎根基层围绕生态建设的实践和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深入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来源,对于坚定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理解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环境现状的细致描述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制度的深入分析,将生态思想阐发出来,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同时这一思想也为我们创新研究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来源及内容等方面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人”的内在联系中提出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整体性解放思想,显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置于全面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视为人类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文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将生态问题放到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视域中考察,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文明系统失衡以致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时代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本色根本性、深层次的锻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精髓要义,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这一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品质和蓬勃生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总体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这幅蓝图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克思一贯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归于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归咎于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误导.甚至有些学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自然”为由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之内,这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轨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直接的阐述,但他的自然观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尤其是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入和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下统一分析的思想,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对于走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深刻而现实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发端于其"对象性"范畴,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在现实的实践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并将这种探讨推进到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层面,揭示了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资本根源。马克思生态观又完全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包含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展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仅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基础之所在。马克思生态观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阐明对于当今生态理论的发展与生态实践的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监督思想萌发于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最早由列宁提出并付诸短期实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监督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的与时俱进。推进了各项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