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颜师古《汉书注》中涉及到不少语音材料,古今之音、方俗之言、异域之语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汉语语音的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窥见上古音至唐初发展演进的某些痕迹。  相似文献   

2.
宋代语音在汉语语音演变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处于汉语语音由中古音向近代语音系统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研究宋代语音大多以韵书、韵图为材料,宋人的音释同样也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发掘出许多反映宋人实际语音的字音资料。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等著作中有许多音注,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考察宋代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3.
汝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从汝州方言的声、韵、调等三方面与中古语音系统进行比较,梳理出汝州方言语音系统与中古音系的历史渊源关系,反映中古音到现代音的发展脉络,揭示语音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伏牛山文化圈各个方言与中古音系的联系提供历史音韵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增补汇音>是一本方言韵书,它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漳州地区漳浦以东接近龙海、厦门一带方言的语音实际,本文将之与普通话音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发现:<增补汇音>更多地保留了早期历史性的语音标准,而普通话则保留着晚期历史性的语音标准.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能来看,"只"有传承自"之"的痕迹;"只""之"声调有异由禁忌词避讳造成。  相似文献   

6.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简称《释文》)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考察《资治通鉴释文》音切特征之大貌,可烛照宋代语音特点。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语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此系《威信方言志》选载之六:描写威信方言的音、意、词,这是语音部分。  相似文献   

8.
论研究宋人音释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家人音释,可以考求出宋代通语音系的声韵调系统,建立宋代语音音系字表,辨明宋代方音的布局及一些重要方音的主要特点和大致面貌、弄清现代北京音中一些例外音读字的音读的来源,校正音释所注之书后出刊本中的讹误。研究宋人音释,在运用前修时贤阐发的反切比较方法时,尚须着力甄别不同性质的音读,区分通语音和方音。  相似文献   

9.
汾阳方言是晋语的一种地方变体,存在分音和合音这两种重要的语音现象。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分音词和合音词在语音变化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在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上的特征。在这一基础上,阐述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在共时平面上的联系及其历时演变。一方面有利于补充完善汾阳方言语音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深入认识汉语方言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有一些特殊音注,其所反映的韵母关系不同于中古以后语音的发展与演变。这些特殊音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保留了上古的地名、人名的读法;二是保留了古代域外译音的读法;三是关于通假字的读音;四是记录了古今、方俗之音;五是误注了音。厘清这些特殊音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构拟胡三省《音注》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1.
《唐律音义》是研究宋初语音的重要材料,安徽师大曹洁曾作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反切系联和反切用字分析三法,拾遗补阙,为曹文归纳的“非敷混”、“浊音清化”、“船禅混”、“浊上变去”等语音现象补充例证,并进一步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音注中存在而曹文未涉及的“部分三等尤韵明母字读同一等侯韵”、“部分尤侯部唇音字变入鱼模”、“支鱼混切”的语音现象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了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破读、古今字分工不同及古代专用名词是产生异读的主要原因,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字词典的注音中,有些与反切不相合的今音不是误注现象,而是一种改读现象。这种改读处置在实施中并没有做到一以贯之,存在或改或不改的随意性,因而在有关书卷字的注音中引发了种种今音歧异。  相似文献   

14.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语音石化现象及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石化现象的原因包括教师因素、母语负迁移、过度概括等。缓解这种现象的策略有建立语音档案;对比英汉语音差异;优化语音输入质量,强化实践训练;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肯定的情感反馈与否定的认知反馈相结合;设立英语语音水平测试考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目前使用最广泛记音符号是汉语拼音,它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记音符号,汉语拼音存在着自身的一些弊端,在指导和纠正发音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多年语音教学的经验,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从高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国际音标引入普通话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等方面探讨将国际音标引入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6.
孙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1):137-140
文章探讨了国际音标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份额;认为国际音标与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轻声、方音等诸多语音现象都有关联;主张在学习、探究现代汉语语音现象时,吸纳、融合并强化国际音标。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 ,围绕《中原音韵》 ,研究者创造了不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 ,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的借鉴 ,也有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所吸收。本文结合具体研究实践 ,归纳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所形成的几种主要方法 ,可以说这些方法对包括上古音、中古音在内的汉语音韵学研究形成了很大的突破 ,不仅对近代音韵研究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整个汉语音韵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主要体现为:汉语语音系统中存在着某些英语音素的空缺,以及某些相似却又相异的语音要素。本文从声母、韵母及声调三个方面对汉语和英语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探讨英语语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把汉满语音作了系统的对比,并得出了一些对于对外语音教学法的启示,即运用国际音标把母语和目的语(汉语)语音联系起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母语中接近目的语(汉语)的语音以改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方式进行加工,再教授给第二语言学习者,从而促进其母语语音在目的语(汉语)语音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