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8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他们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K。该材料是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而高于40K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从而使这类铁基超导体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3.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闻     
<正>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揭示三层铜氧化物超导体高临界温度的电子结构起源自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探讨高温超导机理和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母体是反铁磁Mott绝缘体。高温超导电性是通过向母体掺入适量的载流子得以实现。有研究表明,超导转变温度TC不仅取决于铜氧面CuO2的掺杂浓度,而且依赖于晶胞中CuO2面的层数(n),且在三层体系(n=3)中超导转变温度TC最高。此外,  相似文献   

5.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9):24-2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48K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性重现2010年发现的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类超导体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2K,中子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这  相似文献   

6.
正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Onnes在1911年发现的,它是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如果超导体临界温度在常压下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则称为高温超导体。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其研究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目前,超  相似文献   

7.
科研进展     
<正>物理所等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绝缘体-超导体转变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兴江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首次在单层FeSe/SrTiO3薄膜中发现了载流子浓度变化诱导的绝缘体-超导体转变,为理解铁基超导体中的电子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实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2-543
物理所SCl小组闻海虎等研究人员,近年来深入研究了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准粒子激发性质。他们坚持氧化物高温超导单晶的制备,获得了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该系列样品超导转变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突破77K即进入液氮温区,它使人们看到了在液氮温度下利用超导体优越性能的巨大潜力,从而在科学技术及生产应用上有了突破性的变革,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高温超导体刚刚被发现时起就受到世界科技界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它的性质,摸索其应用途径。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薄膜形式的超导体将是首先得到实际应用的超导体。因此在高温超导体发现的开始,科学家们就对制备薄膜的各种方法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合成了单相复合氧化物多晶超导体Ba_(2/3)Gd_(1/3)CuO_(3—y),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在空气中保存59天后仍保持原有的超导电性,是一种较稳定的高T_c超导体。Ba_(2/3)Gd_(1/3)CuO_(3—y)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为Tc(onset)=120K,Tc(mid)=92K,Tc(0=0)=91K,△Tc=0.9K。磁浮实验表明该超导体具有明显的抗磁性。  相似文献   

11.
<正>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  相似文献   

12.
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当世纪的时钟刚刚指向1987年,全世界都在传播着、议论着一个激动人心的信息:这就是世界超导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数月之中,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提高了200多度,而在荷兰科学家昂尼斯首次发现超导现象以后的七十五年间,材料的转变温度仅仅上升了19度。  相似文献   

13.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4.
《科技广场》2002,(2):16
《科技日报》最近评选出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以媒体报道的时间先后排序)。 一、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秋田纯等人发现二硼化镁可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体,高于此前金属间化合物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将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掺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由零下221摄氏度提高到零下156摄氏度。 二、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又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纳米导线、以碳纳米管和纳米导线为基础的逻辑电路以及只使用一个“分子晶体管”的计算电路。科学家认为,分子水平电路的出现为开发极…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自从1986年Bednorz和Muller发现La-Ba-Cu-O氧化物体系中存在高温超导电性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临界温度高于90K的氧化物超导体系。BCS理论对高温超导体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已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Josephson效应研究将对超导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0,(7):8-9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5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和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改变C60的晶体结构,不同C60晶体结构下的Cs3C60能够从磁绝缘体转变为超导体,而其超导转化温度也从38K转化为35K。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将有助于降低诸如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及其他依赖超导体的能源存储应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6):714-725
有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课题组通过在具有π分子轨道的菲(菲是具有三个苯环的稠环芳香烃)中掺人碱金属,实现了5开尔文温度的超导电性.研究同时发现,通过施加1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使得超导转变温度有20%的提高,并且超导体具有局域磁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发现的超导体可能具有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类超导体的发现对非常规超导体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凡意义.稠环芳香烃可以由不同数量的苯环组成,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其超导电性的发现表明又一类新的有机超导体家族诞生.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1988,2(3):52-52
高温超导电性问题是一个对基础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1911年超导电现象被发现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第一流学者竞相投入研究。近一年来,液氮转变温度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出现,是超导体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人们盼望已久的高Tc超导体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I0003-I0003
<正>[导读]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20.
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明显的能隙各向异性物理所闻海虎等研究人员一直潜心于精密比热的测量,最近开发出角度分辨的比热测量装置。利用这种手段,该研究组测量了铁基超导体FeSe0.45Te0.55(Tc=14.5 K,罗会仟博士和戴鹏程研究员提供)的角度依赖的比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