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首好诗"意与境二字而已".何为"意境"?"意"是人主观思想感情,"境"是境界,是由意所触发的客观事物艺术画面的再现.由"意"生"境","境"又成为"意"的载体,二者相互交融.中华文化瑰宝古诗词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蕴涵着意境之美,是意境之珍品.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讲究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的模范”,实在是“美”。笔者以为,这“美”就在于其意境的深邃隽永,让人觉得韵味无穷、美不胜收,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就是这样一篇意境清新优美的散文佳作。一、立意:柔和的矛盾美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文学作品意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立“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意境乃心造之境也。”笔者以为,这“情语”即…  相似文献   

3.
谈诗的意境     
穆静 《老年教育》2002,(4):44-45
意境,简言之,意,情也;境,景也.情景交融得很好的作品,意境就是美的.因之,写诗填词,应当追求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竞境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鲁迅的小说将"意"与"境"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意境美.鲁迅小说意境的创造艺术表现在:运用形象思维,刻画艺术形象;融进个人感受,创造美的意境;借助思想认识开掘生活的哲理,从而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一般都讲究意境美,也就是在景物的传神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的传神描写就是诗词的"境",思想感情自然流露是诗词的"意"。"境"与"意"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的融合,就构成诗词的意境美,这也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所以,要想教好古诗词,就必须紧紧抓住它  相似文献   

6.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的意境美,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而“意”往往蕴含在“境”之中,那么,我们就要随流溯源,引发想象,进而悟出其中的意境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它包含“意”和“境”两方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事物的意象。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境意象,获得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以《夜宿山寺》为例,谈谈笔...  相似文献   

9.
新闻意境之美可遇不可求,新闻意境与艺术作品的意境既存在着共通性,又具有新闻所独有的个性特征。作为新闻作品的高级审美形态,新闻意境创造需要遵循意境创作的共通性原则,即境由意生、境由美生的创作原则。也要遵循新闻作品意境创作的个性原则,即境由新生、境由简生的创作原则。只有将两者的创作原则综合运用才有可能营造出一种基于事实又超乎象外的新闻意象空间,产生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郘亭诗钞》中的节日风情诗,多为触景生情之作,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中华民族不少传统节日所特有的风情,亦体现出诗人对故乡、对亲友的深挚之情,抒发出诗人因之而触发的种种真情实感。探析莫友芝的节日风情诗,当可更为全面地了解莫友芝诗歌创作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晚清著名诗人莫友芝一生创作诗歌千余首,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那就是生日诗。自道光十六年26岁始至咸丰十年50岁止,莫友芝一共写了24首生日诗。其生日诗创作的主题有三:一是抒发事业无成、时不我待的怅惘;二是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和关切之情;三是表现友人间诚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充斥社会各个角落的当下 ,诗歌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 ,关心她的人日渐减少 ,坚持写诗更显得难能可贵 ,而感情真挚的诗歌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给人以启发和力量。《走进那河》就是这样一条满蕴深情的河  相似文献   

14.
与王维山水诗的恬静不同,孟浩然的山水诗带有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以清新的笔触,真挚的感情描写自然,抒写胸襟,每首诗都创造出一个“有我”之真境界,形成了融清新幽美的自然与真挚淡泊的情怀于一体的山水诗风格。  相似文献   

15.
《梦在天涯》是王向峰的诗集之一。全书共分九辑,收诗一百五十余首,大体上可分为亲情、乡吟、赠友、览胜、感物五大类。亲情诗主要抒发对家与国的思念,情真意切;乡吟诗面对故乡景象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赠友诗题材丰富,热情诚挚;览胜诗情理并茂,情景交融;感物诗格调明朗、乐观向上。诗集在形式上新旧体互见,每首诗的体式都以题材和诗情而定,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张问陶的爱情诗,“情”极为真挚深厚,而丝毫不涉及“欲”,体现了他既重真情又重气骨的诗歌理论主张,对“性灵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健生同志的诗集《岁月赋》 ,收集了作者 1983年 7月至 2 0 0 2年 2月所写的旧体诗三百多首。这些诗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每一首诗都是因时而发 ,因事而作 ;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反映着作者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8.
自古诗人多嗜洒,对于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诗人虽不像西方学者那样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学理上的剖析,但也在诗文中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过形象的描绘。清初诗人廖燕涉及酒的诗篇几乎占其诗篇总数的五分之一,对于他的嗜酒,廖燕不仅从诗歌创作的精神动因方面予以探析,而且,在这些诗篇中,他还敞开心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纯真的自我,对于深入了解廖燕的思想和人生境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9.
王士祯为清初文坛盟主,晚年曾作《渔洋诗话》一书,记往年逸事,忆平生所见,评点得当,情感真挚。俞兆晟言诗话为先生"怀旧之深情",此言不虚。王士祯通过诗歌鉴赏,从所见诗作的形象美与意象美中找寻神韵之境的清真古澹。  相似文献   

20.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村居集古二首》,是迄今完全可以确定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壮族本土文人所创作的少之又少的集句诗作。鉴于集句诗自宋代大量产生后便处于褒贬强烈争议间的特殊性,莫震的这两首集句诗,不但在对广西壮族文人的集句诗进行研究方面价值不菲,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莫震本人的思想和才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