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峡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空下落黄泉”,宇宙中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在艰难探索过程中,总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伤,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梦想,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就特意设置了一个探险单元,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不仅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情节生动、语言精美。  相似文献   

2.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并围绕探险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主要有:1.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大智和大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和豪情。2.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摄取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3.结合课文阅读.以探险为话题进行口语和书面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3.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并围绕探险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主要有:1.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大智和大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和豪情。2.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摄取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3.结合课文阅读,以探险为话题进行口语和书  相似文献   

4.
一、从"山鹰折翅"到"南极遇险" 初一学生可能对探险活动缺乏了解,不能认识到探险活动的意义.因此对<伟大的悲剧>(人教版课标本<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的主旨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为了消除这重障碍,要帮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探险活动"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比较深入地认识到"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探险”这一综合性学习是第七册(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课文主要选编了人类第一次登上南极的事迹报告《伟大的悲剧》,我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记录《登上地球之巅》,还有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选段.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有关报道《真正的英雄》。在这些课文的学习中,同学们已被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所折服,更被人类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不惜牺牲的精神所震撼,可以说每个同学内心已对探险事业充满了敬意,同时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趁着这种热情,我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此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探险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峡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空下落黄泉”,宇宙中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在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探险单元,在这次修订中,该单元新入选的课文是《在沙漠中心》,节选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人类的大地》。这篇课文,与该单元的探险专题精神契合而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1.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单元读写要求] 一、本单元选取的五篇课文都是人类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地探索科学轨迹、揭示科学奥秘的文章。通过阅读这组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是《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它们都是大修订版本中原有的课文,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使编者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重新编排在一个新的单元里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它们。下面就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所选的课文。两篇课文在同一单元出现,编排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两篇课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周宏 《小学语文》2012,(7):76-78
缩写是一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教版小语教材有个“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单元,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为《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单元习作与主题紧密相连,内容为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  相似文献   

20.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