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冈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略美1.扎实初读,感知语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语言。本课一共有23个生字,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层层叠叠、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典雅等。第二、把检查指导初读课文和学生整体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3.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本单元“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写他在西湖玉泉公园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又更新了,诸多让学生乏味的说教式课文删除了,新添了许多更具人文性的课文。人教版第八册《西湖的“绿”》教后,笔者深刻地领悟了新添此文,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所注入的生命活力。《西湖的“绿”》节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面对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古来人们颂西湖的文章就举不胜举,宗璞女士笔下的西湖,“绿”得几乎传神了。这样美妙绝伦的文章安排给四年级孩子学习,他们的小脑瓜子能感悟吗?能感悟多少?我该如何教这篇略读课文呢?猛然  相似文献   

5.
《西湖》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从整体上描写了西湖的景色美,并没有具体描写某一个景点的特色,为此,我们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第三课时开展了“走进西湖景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景区二十个景点不同的美,同时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湖的“绿”》是人教版大修订本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新增的阅读课文 ,节选自现代作家宗璞的《西湖漫笔》。课文着重描写了“灵隐寺”、“苏堤”、“花港观鱼”三处景点“绿”的特点。作者被满眼的充满蓬勃生机的绿感动着 ,被这代表生命的颜色的绿感动着。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应指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阅读课文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时可分三步走 :读通课文理思路 ,再读课文抓特点 ,感情朗读悟情感。可布置以下自读要求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如何描写西湖的“绿”的?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情感。一、…  相似文献   

7.
一、由段到篇,由课内到课外,选择复述材料根据儿童识记特点,在小学生新接触复述训练时,教师可先选择课文中某些段落组织学生复述。如《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便选择了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复述。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根据“漫步苏堤——远见树绿——走近树绿”的层次,较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介: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我“去西湖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五环节兰州市西湖小学王真1.准备这一环节注重于平时积累。一是在阅读教学时要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即围绕每个单元的读写重点,练好读、写基本功。如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详写和略写”,阅读课正是按照这个重点安排了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  相似文献   

10.
杭州的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写西湖的诗文可谓多矣,要想开辟蹊径,写出新意,是十分困难的。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却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她不以作者的游踪作引线,采用常见的所谓“移步换形”的写法,而是立足在写自己游西湖时的感受,抓住西湖景物绿的特征和变的状况,用“绿”与“变”两个字来统率材料,写得集中而凝炼,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景物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在游记体散文中,这篇课文不能不说是一篇独创之作。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学过一篇文章《西湖漫笔》,至今还记得那优美的文字。还有一篇"课文阅读"《紫藤萝瀑布》,文章里说,紫藤萝花儿在笑、在跳、在嚷嚷、在流动。这些词用得那么新奇,让少  相似文献   

12.
设悬念·扣词句·学观察《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湖北监利县新沟镇中心小学丁家才《鱼游到了纸上》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新入选的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美了一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西湖》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写景的散文.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虽然文字优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本课生字新词多,课文介绍的景点多,一时不知从何讲起.我拿着语文书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一遍一遍地琢磨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想着用什么办法去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我没有去过西湖,只是从图片或电视中欣赏过,我想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过那里,所以真怕我不能带领学生人情入景.但越读,自己的思路越清晰,我可以和学生一起随着作者去欣赏那里的美景了.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是江南名景 ,历来为人所称道。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人都曾经到此游历 ,并有诗文传世。明人袁宏道在 2 9岁那年(公元 15 97年 ) ,也曾到此游览 ,更留下了以“西湖”为题的四篇美文。初中语文第四册选编了其中两篇 ,一篇叙游湖之始 ,一篇写西湖美景之最。袁宏道 (15 6 8— 16 10 ) ,明代文学家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后期文坛上公安派的创始人 ,共同进行了反复古主义的斗争。他们认为“袭古人语言之迹 ,而冒以为古 ,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提出了“流自性灵者 ,不期新而新 ;出自摹拟者 ,力求脱旧而转旧”。课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编选了精彩的文字,还配发了精美的插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无视插图的存在。其实,插图也是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充分挖掘插图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词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图片展示,激发读文兴趣《西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西湖景色,介绍了西湖著名的景点,还展示了月色下西湖的独特美景。教材中穿插了6幅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初步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思路定位为充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我国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1:我去过杭州西湖。 生2:我去过美丽的秦皇岛海滨,还去过安徽黄山。 师:和我国这些著名的风景名胜相比,威尼斯有着它完全不同的异国风情。上节课,我们读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对这一点印象特别深。卢梭曾经说过“景物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首先要对它有所感受。”这节课,让我们再读这篇课文,一边  相似文献   

17.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在西湖玉泉被一位刻苦学画的聋哑青年所感动,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巧设悬念,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一、紧扣“题眼”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一个“游”字给题目注以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游”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让学生抓住…  相似文献   

18.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在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体会作者怎样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最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二、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如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我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一篇篇小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学懂一篇篇课文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