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树勋 《福建教育》2006,(11A):60-60
加年前,《福建教育》1986年第5期编发了“马树勋数学教学经验专辑”《学习与探索——数学教学十六例》,其篇幅之长,是该刊前所未有的。文章一刊出,很快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我先后收到了全国各地同行的上百封来信,来信内容除了赞扬和祝贺外,就是对数学教学问题的交流、探讨,有几个青年教师还希望我收他们为徒弟,好学上进之心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王鹏远 《数学教学》2009,(11):F0002-F0002,1-6
最近颇有兴趣地阅读了《数学教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关于“函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谈话一数学教学要抓住数学本质》,感到文中提到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叙述方便起见,下面把此文简称《谈话》.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6期黄飞月老师的《我的两个建议》一文。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2002年4月第1版)中练习三十五第19题第(2)小题“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与母题“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自相矛盾,从而无法解答。在教学中,笔者也有类似的困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申烨晖 《数学教学》2005,(11):17-19
阅读完《数学教学》2004年第10期田中老师写的《关于应用题教学与应用意识培养的思考》一文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对田老师关于“应用意识培养是否和应用题呈现方式有关的讨论”中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有明显的反映,感到题目文字叙述冗长,数量关系复杂,难读懂题意,从而放弃学习.所以,接着田老师的文章,我想谈的是:应用题的表述方式对学生应用意识肯定会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所反映的实际背景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沈光中 《山东教育》2000,(13):34-35
《开展“问题解决”研究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一文在第3期发表后 ,许多读者来电 ,希望了解“问题解决”教学的培养目标的详细内容。现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五个意识标准》刊出 ,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投稿时首选是母校华东师大的《数学教学》杂志,但是开始的投稿均被退稿,这对自己是不小的打击.但这种打击伴随的是一种安慰,因为毕竟得到了退稿通知,这种免费退稿的形式在我国的数学教育类杂志中,除《数学教学》杂志外我至今还没有遇到过,这是对投稿的极大的尊重和鼓励.很荣幸,本人的一篇论终于在《数学教学》杂志2005年第2期上发表,并在其中领略到杂志编委严肃的学术风范,用稿通知一稿件专投认定一稿件发表时间一稿件校对一正式发表,莫不令人深受感动和教育.在其杂志中,先进的国内外数学教育理念的介绍、国内外各类重要数学教育会议的报告、别具一格的“编后漫笔”等栏目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刊登的《“除”与“除以”之我见》一文,觉得张维宁老师说的“应该把‘除’与‘除以’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我实不在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小学教学》2012年第1期张奠宙先生的《一些小学数学内容的商榷与讨论》一文.很受教益。因文中所说“1倍”的用法而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特撰文如下.以求教于张先生和诸位大家。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把“数学术语”转换成标准句型》一文,笔者阅后觉得原文有几处不够准确,特写此拙文与原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
建构数学在课堂——函数平均变化率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贵刊2008年第3期(上半月·高中)“课例点评”栏目的《平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义——一节省级优质课:“平均变化率”课例及其点评》一文,心中颇有触动.就此献上我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学案例,以期通过不同人对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供大家争鸣.  相似文献   

11.
力求完美     
我是一名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从教四年来,我相继订阅了好几份杂志,几年来屡有更换淘汰,惟有《小学教学研究》这本杂志一直坚持订阅。《小学教学研究》无论是从文章的选择、排版,产品的印刷、包装,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小学教学研究》把每一期的内容分为三大块:语文、数学及其他。而这三大块就是连页边上的花纹也不一样,中间灰白相间的格子就提示了读者,有格子的内容就是“数学”,前面则是“语文,后面则是“其他”。虽是一个小小的不同,却让读者更为方便。但作为一本上乘刊物,我想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如《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把过程性目标确定为“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方面。2004年7月在我省召开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发展性教学”研讨会上.听了沈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第44-45页)的教学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邵霖 《物理教师》2000,21(4):22-24
根据国家教委对《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调整意见》中明确提出的“高考要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的精神,本刊1999年第9期刊登的《数学在高一物理中的渗透》一文,针对物理学科要考核的能力之一,即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完全应该井十分必要从高一开始抓起”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我表示赞同. 文中就高一“直线运动”一章的教学,谈了作者是怎样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经验,读了很受启发,受益非浅.文中所举5个例子,全部是用代数方法求解,对培养学生如何应用代数方法处理物理问…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2004年第九期刊登了“一次意犹未尽的关于根式的探索”一文,看后很赞同.本人也上过这么一堂课,在此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热点和难点。2006年《人民教育》第3-4期合刊《透视新课程》专栏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案例,“追问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分野”,引出郑毓信谈《学校数学:必要的抽象》,引出孙晓天谈《生活,“发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里所说的“实验”,就是指数学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形式进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数学实验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谢存德 《江西教育》2003,(12):22-23
笔者新近看了一篇题为《数学,将给孩子的明天留下什么?》(载《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1期)的文章。作者彭景廉在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考试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被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数学学习的苦涩……”在华东六省一市的一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的展示课上,我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教师讲“简单的数据统计”(小学中段)时,她将过去教师讲数学改为学生自己做数学的探索式学习,全班学习兴趣盎然,下课铃响后,学生纷纷说:“老师,您还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2010年第3期)刊登了四川绵阳几位中学生的数学作文.读后,感觉写得非常不错,文采飞扬,且紧扣数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悟性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在《谈数学悟性》(原载华东师大《数学教学》1999年第3期)将直觉理解、直观洞察、预见猜想、灵感顿悟等心理特征称为“数学悟性”.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学生的数学悟性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对于  相似文献   

20.
曾秋惠 《考试周刊》2010,(14):90-9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