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敏 《新闻前哨》2007,(1):43-45
中国报纸分设副刊可以上溯到1875年上海《申报》在新闻版面之后公开征求“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刊登“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1911年,《申报》设《自由谈》,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栏目固定下来,由此,副刊正式定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与报纸副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名家荟萃,佳作不断,共同形成了中国文艺副刊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副刊摆  相似文献   

3.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4.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5.
陈杏臻 《传媒观察》2006,(12):61-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好的副刊甚至可以成为一份报纸的品牌,这就要求副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因此,如何“留客”,就成了我们积极探讨的话题。报纸副刊的“留客”,不仅仅体现在版面形式上的新潮时尚,也不仅  相似文献   

6.
周骥 《新闻实践》2006,(11):F0002-F0002
创意不是广告的专利,作为平面作品的报纸版面,同样可以“玩”一把创意。那么,报纸版面创意怎么“玩”,特别是新闻版面怎样来“玩”创意?宁波日报的几个时事副刊版从某种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先看宁波日报关于阿拉法特逝世的新闻副刊“不死鸟折翼”。版面以“V”字为设计元素作整体造型,并通过“V”  相似文献   

7.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主张“大副刊”的前提下认为: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资讯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科学、艺术及其它相关文化、知识、资讯(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形式及其版面语言。  相似文献   

9.
辛欣 《新闻传播》2009,(9):41-41
一、《成都周末》改版后的版面设置 《成都周末》的前身是《成都晚报》的文化副刊部分。在2009年4月改版时,改成了现在的周末部.原来的副刊成了周报性质的文化副刊。改版后的《成都周末》.秉承了副刊的文化精品理念,在经营理念上,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将产品内容与报纸经营结合,创办了新的版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马涛 《新闻窗》2005,(5):61-61
一张报纸是否办得丰富多彩,吸引读者,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这张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的协调统一,取决于报纸副刊版的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深入浅出地给予读者传递美的信息,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真正达到“新闻引客,副刊留客”的效果。那么,在报纸副刊实际的编辑工作中,作为教育报的副刊怎样在体现党性原则及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特殊的版面优势,从而达到“留客”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首先要明确它的版面功能和解决好副刊版面内容的选位。  相似文献   

11.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12.
副刊在中国报业的发展史上,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一个男性的背影,因为自“五四”始,副刊就以现代社会的文化先锋姿态定格了当时副刊的繁荣历史,那样一个振臂一呼铁肩担道的形象,无疑是男性化的。但副刊从来就不乏“自己的园地”那样温婉的个性,只不过声音太过微弱,容易被功利的历史所遮蔽罢了。后来副刊便有些怄气似的鸡毛蒜皮起来,此时,又像一个蓬头垢面不折不扣的小妇人了,每天讨价还价,电灯电话,日子久了就面目可憎起来。人们开始思考,副刊到底应该像什么?标准答案肯定是没有的,只能说,一时期有一时期副刊的模样儿。曾经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说副刊是“中国报纸的女神”,但女神到底不能算作是人,记录人间生活的一个报纸版面,还是让她回到人间来比较合适。副刊,相较于报纸版面说一不二的新闻内容,副刊其实是可以说一说二的,甚至还可以说三道四。这就有些合乎女性的气质,但又不是古代长舌妇,因为你从当代副刊的种种探索可以看出副刊之负,其中还是有某种文化担当的。所以,副刊被公认为是报纸的“第二性”,但绝对是现代知识女性。因此有一句话云:世界有男有女,生活美妙极了。新闻有男有女,报纸美妙极了。本期对话人物:余少镭,1968年生,广东潮汕人。当过小学教师,开过照相馆,2000年受聘进入《南方都市报》,现为《南方都市报》专刊·副刊部首席编辑。  相似文献   

13.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副刊的名字     
副刊原是新闻版面的一种“补白”,是边角料,可是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版面,并且有许多报纸因副刊的名气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像《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等,这些副刊的名气与它们的报名的辉煌相得益彰,从而与报纸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进入多媒体时代,副专刊与新闻版的互相交织已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新景观。报纸副专刊的概念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几乎包括了新闻版之外的所有版面。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强烈,中击永无止境的报纸革新开始走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时下,新闻版面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五彩纷呈促使副刊版面设计的传统理念也得到新的调整。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副刊对提高一张报纸的品位已显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打造副刊版面形象,包装精品副刊,让副刊在争奇斗艳的报纸版面中独树一帜?作为株洲日报这张地市级党报的副刊编辑,在本报实行彩色印刷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心得体会。一、色彩运用颜色,是现代报纸版面重要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传统的报纸版面因无色彩,只能在黑白两色的对比关系上作文章,强调庄重质朴、厚文薄题,少用线条、花边、底纹。现代报纸彩版编排则相反,强调鲜活浓重、厚题薄文,多用装饰性表现手段:编辑对版面语言的运用,要求从字符选择,线条安排、网纹铺设到题文配置、稿件构成、版面布局,都必须遵循色彩运用的规律,因  相似文献   

17.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副刊版编辑,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精心制作的版面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从2005年元旦起,我与晚报副刊《对话》版一起成长,最大的感触就是编辑在版面上实现不断创新并建立版面的个性,就能办出受读者欢迎的副刊。这些年来,淄博晚报副刊一直在推进版面改革,在报业竞争目趋激烈的态势中。  相似文献   

19.
新闻版面需要策划,副刊版面同样需要不定期地推出策划吸人读者的眼球。作为地市级晚报的《生活报·三江版》如何在人力有限、资源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策划出看点来,《生活报·三江版》的做法是用杂志式策划打造报纸文化副刊的杂志风格,用杂志风格引领读者阅读,从而提升读者对本报的忠诚度。一、集束式周期出版让文化副刊具有杂志性化的明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报纸上刊发的新闻同互联网等媒体相比,往往成为旧闻,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各家报纸纷纷在包装、策划、独家报道、深度新闻上下功夫。《生活报.三江版》除在新闻版面下功夫外,还在副刊版面增加新闻性,用时评、叙事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