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2.
一、仔细审题: 1.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有一对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完全连锁遗传,两多两少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是显隐分别连锁遗传,反之为显隐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3.
一、孟德尔定律中性状分离比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分离规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其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l.但是,这种性状分离比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1)双亲必须是纯合的2倍体;(2)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属于完全显性;(3)F1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其数目相等,活力一样;(4)F1自交时,两种类型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5)F1自交后代全部处于相同的发育条件下,各种基因的个体成活率相同;(6)实验群体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告诉我们: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体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让许  相似文献   

5.
尹鹏 《考试》2009,(11)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是1:1时,一般为测交。当后代的分离比为3:1时,则亲本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为杂合体;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为1:1:1:1时,一般为测交,而当出现9:3:3:1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体。上述分离比  相似文献   

6.
施富军 《考试周刊》2010,(2):181-182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告诉我们: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体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把9:3:3:1进行公式化的灵活运用,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讨论孟德尔的解释、讲解其测交验证。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及其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道:“F2代自交的结果也遵循分离定律。如果F2代出现5:3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狭义的测交指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亲本的杂交,而实际上,测交可以泛指隐性个体与各种相应基因型个体的杂交,在中学生物遗传规律的教学中,测交可谓点睛之笔,不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 一、测交的性质 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与被测交者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均相同。致使“三个相同”的原因是:隐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中,不带有显性基因,从而对被测交者配子中基因的表达没有遮盖作用。 2.测交后代表现型已知,则可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1/2基因来自于隐性亲本,如果表现出隐性性状,当然是隐性纯合体,如果表现出显性性状,则一定是杂合体。 二、测交的应用 1.测交可测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生物的基因型、配子的基因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能肉眼看到的只是生物的表现型,测交却能使我们透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看”到测交生物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谁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例:在蕃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B控制缺刻叶,基因型bb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是绿茎。现有表现型均为紫茎缺刻叶的三个蕃茄品种,  相似文献   

9.
例,豚鼠的黑毛(A)对白毛(a)为显性,毛粗糙(B)对毛光滑(b)是显性,根据下表中不同杂交组合情况,推知亲代基因型。 题目中已知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反推亲代基因型的题型,题中虽有二对相对性状,但对每对相对性状来说(黑对白、粗对光),它仍然符合基因分离规律,指以首先应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①凡是子代(F)表现型只有一种的(?)亲代(P)一定是纯合体(AA×aa、AA×AA、aa×aa);②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3:1的(?)P一定为杂合自交(Aa×Aa);③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1:1(?)P一定为测交(Aa×aa)。然后组合成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下就是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互动台     
1.[学生问]有一道高考题: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它的答案为D,我对这个问题仍然含糊,能不能帮我把这个知识点讲解一下? [老师答]F1自交后代的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都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3:1的分离比应该出现在F2代。但是,统计F2代种皮的颜色和子叶的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对其进行验证的时候都采用了测交实验,通过测交试验来看F1的基因型。孟德尔为什么用测交试验呢?以基因分离定律试验为例。基因分离定律指的是一对等位基因遗传的情况。F1为Dd,如果孟德尔采用自交来验证F1的基因型可不可以呢?这不  相似文献   

12.
一、基因分离规律解题技巧六种基本类型①DD×DD②dd×dd③DD×dd↓↓↓DDddDd高矮高④Dd×Dd⑤Dd×dd⑥Dd×DD↓↓↓1DD∶2Dd∶1dd1Dd∶1dd1Dd∶1DD3高∶1矮1高∶1矮高①和②是纯合子自交;③是孟德尔试验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产生F1代;④是孟德尔试验的F代自交产生后代;⑤为测交;⑥为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杂交,基因型分离比为1∶1,表现型不分离。把六种基本类型弄懂,看到双亲是杂合子,马上想到后代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看到后代分离比为3∶1,马上知道双亲是两个杂合子。这样做题就非常方便,而且我们解题时大部分涉及④和…  相似文献   

13.
例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而保持纯种。为什么 ?分析 :豌豆在未开花时已完成授粉。可见 ,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是连续自交的植物。若D为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 ,d为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基因型为Dd豌豆 ,连续n代自交后 ,设每代每个体都能产生 4个后代 ,则每代个体总数及纯合体、杂合体的个数如下表 :F1F2 F3 … Fn后代总数 4 142 4 3 … 4 n纯合体(DD、dd)个数 2 12 5 8… 4 n- 2 n杂合体(Dd)个数 2 4 8… 2 n  所以 ,第n代纯合体比率 =4 n- 2 n4 n =1- 12 n。当n→ +…  相似文献   

14.
1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比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_1自交,F_2有4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其比例为9:3:3:1。但在某些情况下,F_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为什么呢?请看以下例题:  相似文献   

16.
掌握准确快速解决遗传学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问题的技巧对教师和考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合并同类项"在巧推自由组合规律特殊比值中是一种好方法. 1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2对相对性状在后代中表现型以及测交结果的常规推导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两对完全显性性状的等位基因,如甲性状(A、a)、乙性状(B、b).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为AAbb,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则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A_B_(甲显乙显)∶3A_bb(甲显乙隐)∶3aaB_(甲隐乙显)∶1aabb(甲隐乙隐),即9∶3∶3∶1;F1测交,即AaBb×aabb,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Aabb(甲显乙隐)∶1AaBb(甲显乙显)∶1aaBb(甲隐乙显)∶1aabb(甲隐乙隐),即1∶1∶1∶1.  相似文献   

17.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常常分析考查的杂交组合为∶Aa自交后代A_∶aa=3∶1;Aa×aa→Aa×aa=1∶1;基因位于X染色体时常考查∶X^BX^b×X^BY→X^BX^B、X^BX^b、X^BY、^XbY,即雌性均为显性,雄性显性∶隐性=1∶1等.这些交配是群体个体间进行的交配.  相似文献   

18.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其实质是操纵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使其产生的配子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都是如此,并且它们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故当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F1为显性,F1自交F2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其比例为3∶1。这一规律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测交是指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在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都分别用到了"测交实验",然而,它们三者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测交实验  相似文献   

20.
一.基因显隐性关系判断类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题方法:进行自交或杂交. 原理分析:如果进行自交,那么若A交后代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新出现性状为隐性;若子代均只表现一种性状,让二者杂交后,表现性状为显性,未表现性状为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