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包括学术腐败在内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在其他社会不端行为不断升级换代和"被高科技"之后,学术不端行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抄袭、剽窃和不良引用的状态,以至于那些学术打假的精英们都不忍心对其下手,也让我们这些业界人士五味杂陈——在怒其不端的同时,也多少有些哀其不争吧!  相似文献   

2.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4.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5.
&#  &# 《出版与印刷》2015,(3):7-10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单位快速检测论文学术独立性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开发完成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1、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2、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3等三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免费提供给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社科期刊出版单位和高校使用。与此同时,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也先后开通了相似功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从责任编辑视角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使用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从责任编辑的视角,根据使用AMLC的经验,分析AMLC的使用对责任编辑工作"微环境"的若干影响,并建议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编委成员"共享"审查制度、同行编辑部间的"防范"联结机制,以克服AMLC的局限性,遏制学术不端。提出了完善AMLC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校师生学术活动和学术不端检测现状的基础上,以图书馆为文献检测中心,拓宽文献检测范围,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和评价程序,保存学术信用记录,建立学术诚信数据库,在学术制度和学术组织的保障下,构建预防和处罚并重的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并结合高校学术不端检测的现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琪颖  蔡斐  张利平  徐晓 《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归纳影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要素,对初审中运用该系统检测出的不同等级文字复制比的文章的学术不端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检测案例,得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初审,但尚不能取代初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编辑部初审稿件的重要工作,检测过程往往存在过分依赖软件,对结果“一刀切”的倾向.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CL的弊端,并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合理引用与抄袭的界限;指出对检测结果要理性分析,依靠但不依赖,必要时通过同行专家作出正确判断;对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度反思,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骏 《编辑学报》2018,30(1):86-88
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是阻止学术不端稿件传播极为重要的环节,培养和加强编辑的防范意识与能力,有利于维护科研诚信和出版秩序.从学术不端行为不会消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万能、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和期刊编辑囿于日常工作4个角度,分析培养和加强编辑防范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入职培训、定期宣传、积累传承经验和制订问责机制4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晴 《出版科学》2011,19(3):44-48
学术不端行为已由学术界内部问题演变成国际公共话题,引发各界的忧虑和探讨。作为学术生态系统重要环节之一的学术期刊,认识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学术期刊应当加强编辑出版制度建设,如论文版权确认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文稿撤销制度、论文检测识别制度和信息通报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较多用于初筛环节检测文章的文字复制比,其基本原理是对文字进行比对和统计,基于比对,认为该检测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审稿专家遴选和参考文献引用不实查证等方面.提出以文章重合部分检索潜在专家并建立可以共享的专家库,对不实引用参考文献实行标绿提示和统计标红参考文献字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不端事件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如何杜绝和防止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期刊界近些年使用比较普遍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知网检测系统的使用情况,对其中常常出现的失真情况进行了一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把握和判断学术不端起到一个很好的提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娟 《今传媒》2012,(7):109-110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应用给编辑部工作甚至于整个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AMLC的应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清理及预防了相当一批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AMLC这类检测系统的使用体会,总结出这类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在这种新环境下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瑞  刘生鹏 《编辑学报》2023,(3):268-272
国内外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问题屡见不鲜,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本研究首先对学术不端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科技期刊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进行总结,然后重点对国内国际的相似性检测辅助工具、编审人员发现学术不端、作者原创性声明等防范手段,以及退稿、取消录用、撤稿声明、清退归零不当获得的所有荣誉和利益、司法干预等处理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预防教育、制度建设、编审队伍建设、研发防控新技术等是未来根治学术不端问题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秀峰  王蔚  段佳  沈玲 《编辑学报》2012,24(5):471-473
分析数字化环境中科技期刊面临的学术不端新问题,探讨数字化环境中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措施,包括技术与人工手段有机结合鉴别学术不端、利用网络向作者传递态度和信息、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与规范著录,同时指出需要警惕的几种潜在学术不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不端呈现出高技术性和隐蔽性的表现,衍生出隐性学术不端这一新变化.隐性学术不端具有查重检测结果低、技术指标存在多种造假方式、标识信息存在不透明性、投稿行为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仅依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防范.科技期刊需要重视论文中的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发明与使用,给学术期刊的审稿把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当今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避免和遏制学术不端,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文献检测无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手段的充分利用,促使学术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