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湖书院自南宋迄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盛行于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书院制度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有的教育文化形态,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办学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颜元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批判封建传统教育,倡导学以致用,强调躬行实践。由他主持的河北漳南书院注重实用人才培养,在办学宗旨、管理规章、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体现了其教育创新的特色,对清代书院教育的改革产生了一定得影响。  相似文献   

4.
办学经费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书院的办学活动起着直接的制衡作用。莲池书院的经费来源广泛,并相对充足,为书院教育活动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家吴汝纶在主持莲池书院期间特别重视办学经费,曾为书院别筹经费,对书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健康发展,不仅要借鉴国外著名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更应该立足于本土国情扎根于历史的土壤,向存世1000余年的中国传统书院借鉴其独特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人文教育的思想、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文化学术氛围,以探讨解决现代大学教育存在的诸如过度功利主义、师生关系冷漠、教学方式僵化以及学术不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或者同类机构可能出现于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才是书院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阶段性可以从办学机制建设和学术思想建设等多方面来探索。书院总体上是民间学校,为地方留意文的贤士大夫所作。作为古代的大学,她是面向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集藏典坟、纳罗众家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制度 ,两者都对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两者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办学特色及对历史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出发 ,分析两者的异同 ,以期为现代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江阴南菁书院是创办于清末、享誉省内外的一所著名书院。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南等书院继承发扬了古代书院的一些优良传统,且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崇尚经史词章、重视学术研究、强调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关心时局,对于振兴朴学、繁荣学术、发展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学术成就影响和兴教办学形象的双重加持下,许多以"濂溪"为名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重庆合川濂溪书院就是为纪念周敦颐建立,从宋朝一直发展至今,在地方教育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合川濂溪书院的历史发展沿革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时间线,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东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东西方教育发展的现状,对东西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中国早期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原因、办学精神、影响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从这些比较过程中,找出了它们各自在世界发展史上以及它们各自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既是外国教育浸润影响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适应时势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是中西教育交融演变的产物.晚清书院在实现自身转型的同时,无疑也对近代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面对外来文化教育的强烈冲击,晚清书院开始进行自我调适与更新,其在办学体系、办学宗旨、课程内容、管理体制、图书资源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向近代学校转型的主观内在条件.清政府的两次书院改制诏令更是直接促成了传统书院迅速向近代学校的转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形成了以立志、爱国、报国、修身等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文天祥、邓光荐等杰出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的办学特色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书院肇端于中唐,繁盛于两宋,历经千余年,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面。宋代书院在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方式等方面都与现代成人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求真务实的教学目标、经世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会"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为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更与当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趋向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深层次影响了湖湘教育思想的近代嬗变,孕育了湖南特质的人才教育思想。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才特质之所以能够传承不绝,主要依靠湖南地区的书院教育。湖湘书院的传统精华:教育宗旨、自由自主精神和独立办学模式,可以为湖南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化提供契机。涤荡于湖湘文化和书院传统下的湖南高等教育,必须在目的、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形成特点,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晚清西学书院产生于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办学目的是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是对传统书院专注诗赋与八股文教育的革新.在晚清没有文化突变的时代环境下,西学书院中学教育仍是根本和基础,重视文学教育,也没有完全排除科举教育.西学书院最终变成了清末科举变革的前奏和先驱,清末科举改革造成了考试文体和内容新旧衔接的断层,西学书院的课艺成为改革后科举考试的模仿对象,成为新的场屋秘诀和新科利器.  相似文献   

16.
郭明 《天中学刊》2007,22(4):111-114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大梁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今人珍视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原地区有名的书院,曾一度为河南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至清代而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全国各地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问,遍及全国城乡,成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8.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2-143,14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肇始于唐朝,止于清末,拥有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科举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鼎盛时期,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省拥有书院达500余所,其书院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以清代广东书院为范本,对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与经营机制、经费支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20.
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学者在书院自由地进行学术传授式讲学,而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又通过会讲的形式来开展学术交流。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首先,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发展是与其独立于官学系统的特有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性质是分不开的; 其次,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再次,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是互为作用的。宋代书院作为我国古代较有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学术自由特色迄今对我们发展当代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学术机构必须独立,这是学术自由产生的基础;第二,加强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交流是学术机构的本质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