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使所有权在国家、集体和农户之间发生分割,同时,政治权力结构又使乡村干部成为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这样,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不完整,进而导致农民利益的大量流失。因此,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除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之外,尝试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和“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或许是比较好的配套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直接博弈的结果。在农民缺少利益代言人或政治权力弱小的情况下,任何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政策措施都难以实行。迄今为止,以任何借口或理由阻挠农地私有化都是维护城市集团利益的具体表现,只不过是为了轻易地剥夺农民的耕地,最大的障碍就是不愿放弃其占用廉价的农村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技术、人力与土地的有机结合,使农村土地具有了较大增值空间,也给农村土地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农村土地腐败问题之所以产生,利益驱动下的多元主体竞相介入获取利益是土地腐败的内在驱动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各种策略相互博弈,在利益冲突中相互妥协并构建利益结盟,是土地腐败的实践过程表达。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博弈中,权力主体与资本主体各有所图,权力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资本主体具有趋利性。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有权主体往往利用掌握的权力与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体相互交融、妥协,进而共谋,达成共识,侵害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土地腐败由此产生。当然,防止土地腐败问题的发生,还需要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层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在后税费时代国家赋权、地方政府和村社组织让利、农民增权的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理想格局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其应有之意,但农村土地利益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国家、地方政府、村社组织、农民对土地利益的激烈博弈。由于国家多重土地目标的矛盾和地方政府、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力受到制约的有限性,使得土地权力(权利)配置与土地利益分配之间并不相称,从而对农民的土地利益进行了挤占,产生了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失衡的状况。后税费时代应在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引领下,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公私合体属性,理顺国家的土地权力,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权力,廓清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利,赋予、归还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5.
从体、相、用三位一体的角度定义制度和制度变迁,构建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农民长期互动的分析框架,用以探究中国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逻辑,结果显示:(1)在资源稀缺、有限理性和制度受众分化等社会基本事实的约束下,中国共产党需要持续保持和农民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缓解知识不完备对改革的不良影响,进而解决利益难协调和共识难达成等两个衍生难题;(2)百年史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农民一共有过四次较为强烈的互动,中国共产党逐步认清农民的土地利益诉求,择取其正确的发展观念对制度进行修正,成功推动土地制度变迁;(3)中国共产党和农民的互动,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阶段形成的重要原因,依据互动内容,可对百年土地制度变革阶段进行新的划分。由此启示:中国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之所以获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和农民保持良性互动,有效降低知识不完备及其衍生难题对土地制度改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根本性的财产制度,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农民集体使用的基础之上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地股份制是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必然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通过对现行土地产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建立现代产权意义上的土地制度,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因此,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必将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变革与逻辑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从历史来看,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运行,带来过农业生产的繁荣,也引发过农业生产的波动徘徊,总的来讲,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立足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二)家庭自主经营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础运行载体;(三)尊重农民利益与自主选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宗旨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五)农民与土地产权的有效结合,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有效运行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论证了制度安排的实质就是权利的分配、产权的分配。所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公平与效率也必须从产权分配改革入手,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上解决土地所有权虚王的突出矛盾,从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立法上保护农民的利益,从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持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土地资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资产化有着诸多的制约和限制,造成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损失,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改革。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进程,就必须在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提高农村土地资产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二元经济体制改革中,各主体产权界限模糊,其利益博弈过程影响到城乡统筹下农村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从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博弈论分析利益主体的非合作博弈过程,认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是诱致性交迁和强制性交迁融合的过程,政府是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创新主体。并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一种土地权利。2003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保护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缺陷,与土地相关的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衔接,且该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并没有成为农民真正的财产权利,因此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些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经济新常态的现象,逐步促进农民增收,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改革等,来解决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概念及其法律保护现状,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效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及征地补偿保障制度等合理性建议,以实现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的法律保护,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制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本文主张:政府应当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国家所有制,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耕地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制度;保障农民获得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自由买卖。由于农村土地对农民具有生活保障作用,所以城乡土地一体化改革须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后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流转显得非常重要.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土地观的演变轨迹颇为明显。如何看待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农村大量土地被侵占,农民利益被剥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的分化与流动,扩大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因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权、责、利”界定不清;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匮乏。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须切实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