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探讨《诗经》中“彼”字运用的体例特征以及“采葛”、“采萧”、“采艾”一类句子的比喻意义出发,论述《采葛》一诗,并不是《毛诗》、郑笺、孔疏所说的“以兴臣有使出而为小事,事虽小,忧惧一日不得见君”,“则为谗人所毁”;也非今之学者所说的是赋陈直写妇女从事采葛、采萧、采艾的劳动行为;而是以比喻的手法描写女子对“那采葛(萧、艾)者”即求婚者的盼望和思念。  相似文献   

2.
论邓恩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玄想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玄学派诗人善用奇喻这一最突出的特点 ,对玄学派领袖约翰·邓恩在其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如何运用玄想比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比喻三辨     
比喻与比较、借代、比拟三者容易混淆,比喻与比较的区别在是否符合比喻的两个基本条件;比喻与借代的区别主要是弄清借喻与以特征代本体;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可通过语法分析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比喻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比喻表意的模糊性和比喻外延的模糊性两个方面.比喻表意的模糊性主要是指比喻的组成要素、比喻的相似点、比喻的编码与解码和比喻的结构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模糊性;比喻外延的模糊性主要是指比喻与其他辞格之间在类属边界方面所存在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五花: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中花——比喻挑夫。  相似文献   

6.
在比喻的深层有思维结构和信息结构,以此为基础,用演绎法可推导出表层有15类64种基本的结构模式;比喻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形成了五个不同层次的比喻同义世界系统,其中有潜比喻和显比喻、零度比喻和偏离比喻。  相似文献   

7.
比喻四要素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二者相互依存为比喻之基础;相似点是联系本、喻体的纽带为比喻之灵魂;喻词是连结本喻体的词语。在比喻的表层结构这四者有隐、有现,在其深层结构中则缺一不可。因此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是比喻的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比喻的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对于比喻的分类标准混乱和实用性差的状况,提出以比喻在不同的功能语体中的典型分布来划分它的功能类型。由此划分出:一、说明型比喻;二、描绘型比喻;三、表现型比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型比喻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特点。文章同时希望能借此深化辞格的微观研究和辞格与语体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明喻大量运用;二是喻体就地取材;三是比喻与夸张辞格兼用;四是比喻多用于描绘人物。赵树理对比喻修辞的成功驾驭,产生了富有独创性的修辞效果:语言通俗质朴美、作品乡土气息浓、幽默讽刺效果显、人物风貌形象活。  相似文献   

12.
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连接在一起,前比喻往往是条件和基础,后比喻则往往是前比喻的生发、引申;前后比喻依存性强,没有前比喻,后比喻往往失去意义,这类前后相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比喻就是“接喻”。由于接喻着眼于比喻之间的呼应关系,所以表意鲜明,语句严谨,语势晓畅。初语六册《从宜宾到重庆》  相似文献   

13.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眉目”。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胃口:比喻食欲或…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论证的概念和作用;2.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并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3.课堂练笔,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重点】1.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2.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难点】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义可及性、原型性、语义突显三个方面对比喻浮现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比喻浮现结构中,本、喻体在语义的可及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语义可及性对比喻浮现结构中比喻要素的判定、比喻浮现结构的生成与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在比喻浮现结构中,一般而言,喻体的语义原型性要强于本体,如本、喻体的语义可及性、原型性差别不明显,则本、喻体一般可互换位置;而本、喻体的非对称性分布则充分体现了突显原则对比喻浮现结构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解读《马太福音》,并与《论语》比喻手法的对比,将《马太福音》中的比喻分为三个类别,阐明了《马太福音》中运用比喻的意义。寓言式比喻在寓言中包含多层次的比喻;象征性比喻,与《圣经》其他章节紧密联系,需要联想;抓取事物特征,将人拟物化的比喻,与中国《论语》中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给比喻分类,用的标准是本体和喻体关系上的显隐疏密,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另外,有人又把比喻分别分类为;正喻与反喻;近喻与远喻(即近取譬与远取譬);单喻与复喻(博喻);诗的比喻与散文的比喻;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分类标准。我曾以语言规模和表现方法为标准,把比喻归类分为简略型比喻与细腻型比喻两种(见拙文《含苞未放与孔雀开屏——比喻识别》,载《毕节师专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三期。此文于一九九○年,被列为在美国德州大学举行的国际汉藏语言及语言学第二十三届  相似文献   

18.
危艳丽 《现代语文》2009,(10):63-66
比喻是人们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认知思维方式。比喻的生成过程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人类发散跳跃的思维活动以及比喻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比喻具有动态开放性的特征。这种动态开放性表现在:本体和喻体对应关系的多样化;比喻句式的灵活多变;比喻的创新性和可接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在文艺作品中运用得十分频繁。文艺作品中的比喻,经常用于刻划人物形象、描绘事物情状,以增强艺术描写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比喻运用于论说文中,却另有一番特点。在论说文中,有时作者所提出的论断,就是用比喻来表述的;有时,用一恰当的比喻,就能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显现出来;还有的论说  相似文献   

20.
比喻说理源远流长。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小取》便给它下了定义:“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辟”通、“譬”,即“比喻”。运用比喻说理能使抽象的事理显得具体形象,易收深入浅出之效。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比喻说理的问题。比喻说理,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喻体性质分,有正喻型、反喻型;从喻体数量分,有单一型、复杂型;从喻体内部关系分,有单纯型、复合型。一、正喻型 1、肯定式通过比喻,认定比喻事物间的理由与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