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使用大学生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以及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测查了207名大学生,探讨羞怯、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羞怯程度与社交焦虑及职业决策困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在羞怯与缺乏准备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当社交焦虑进入回归方程时,羞怯对缺乏准备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31,t=1.464,p0.05);社交焦虑在羞怯与职业信息探索困难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当社交焦虑进入到回归方程中,羞怯对职业信息探索困难的预测系数从0.347降至0.216,(t=2.548,p0.05);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社交焦虑是羞怯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间的中介变量。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羞怯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等。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就紧张得愁眉苦脸。这类孩子平时总是小心、谨慎做事,唯恐自己成为别人嗤笑的对象,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宁愿放弃尝试。长此以往,这类孩子就变得胆小、畏缩、孤独,难以适应环境,严重妨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家长和老师们都十分担心,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能适应吗?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周胜国 《学周刊C版》2010,(2):204-205
心理学认为,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有过羞怯的经历,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羞怯,以致形成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4.
羞怯是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羞愧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讲就会脸红舌硬,上述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羞怯心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的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等。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就紧张得愁眉苦脸。这类孩子平时总是小心、谨慎做事,唯恐自己成为别人  相似文献   

7.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们在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经常只选择一两组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其他组一次也不选。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兴趣不广泛;有的是因为能力有限,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区不愿去;有的是因为个别区内容简单,孩子感到没有意思等等。我们认为需要帮助幼儿调整学习内容,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常见的课堂退缩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中羞怯、不敢在集体中发言、朗读、谨小慎微、缺乏自信心、上课思想走神。要矫正学生的这种行为,就要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情感着手,采取一  相似文献   

9.
羞怯 ,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它主要表现在 :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声音低弱、口齿不清、常常是话未说完就满脸通红、汗流浃背 ;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其他同学嬉戏打闹 ,他 (她 )却远远、静静地坐着 ,如同身处世外桃园。羞怯会使学生对所处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或是漠不关心、或是感到害怕 ;学习上遇到困难缺乏信心 ,羞于向他人请教 ,还自认为天生愚笨。有羞怯心理的学生 ,做任何事情总是畏首畏尾 ,缺乏主动 ,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心理一旦形成 ,就会因羞怯、内向而导致自卑害怕。羞怯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埋没学生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  相似文献   

11.
退缩心理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有退缩心理的儿童,一般表现为胆小、差怯、孤独、畏缩,不敢到陌生环境去,不敢到集体场所玩耍,也不愿与其他孩子交往,甚至不愿随父母去亲友家作客,如有客人来访,他会避开,宁愿一个人独自与玩具作伴。孩子产生退缩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先天适应能力差;二是后天抚养教育不当;三是家庭环境气氛不正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大学,学生都会遇到过失失分的问题。过失失分就是那些学生明明会做的题目,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失分。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有的则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还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或是写字潦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在孩子的试卷中发现这些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失失分的情况就更多了。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找到了过失失分的几个原因,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连续在学校附近被不法分子拦截强行索要或敲诈钱物,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且还怕老师、家长知道,更不敢向派出所报案。结果给公安机关打击校门前滋扰和侵害中学生人身财物安全的不法分子造成困难,使不法分子更加猖獗。同学们不敢告诉家长和向派出所报案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不知道这种小事公安机关、派出所管不管,认为即使报案,人家也管不过来。二是缺少法律保护的意识和知识。三是害怕遭到报复。四是怕父母责备。有的父母以为这是孩子路上不赶紧回家贪玩,或是和别的同学有矛盾打过架造成的,不分…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羞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对 80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交回避及苦恼和羞怯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总分与羞怯、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羞怯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羞怯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而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对羞怯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对新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提高勇气和胆量可能是改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郭立欣 《辽宁教育》2013,(2X):69-70
<正>让孩子们一起尽情歌唱让孩子独自唱歌,可能有的孩子会产生羞怯、不愿唱,甚至逆反的心理。如果让孩子加入合唱,则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机会,孩子会更乐于参与。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1.引导幼儿倾听别人的声音。合唱是一个整体协调要求较高的音乐活动,在合唱活动中,各个声部要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合唱中要求幼儿  相似文献   

16.
又到了草长莺飞、春光烂漫的三月,这是最适合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季节。然而,小辅的许多辅导员朋友却纷纷来信说,现在的活动不好搞,不敢搞,不能搞。原因只有两个字--安全。不好搞是因为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如火灾、水灾、人为侵害等;不敢搞是因为今天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防范意识较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不能搞是因为一些安全事故让部分学校引以为  相似文献   

17.
羞怯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由于羞怯而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采用Cheek和Buss编制的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从男女生羞怯程度的差异性和羞怯程度与口语成绩的差异性两方面,对羞怯感与英语口语水平的关系进行验证,进而探讨大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羞怯的原因,有助于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孩子之所以羞怯,原因很多,环境和文化都是重要的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羞怯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不愿发表意见,在交往方面也经常产生困难。父母可以利用许多技巧来帮助羞怯的孩子适应他人与环境。接受孩子的个性。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尽量给他们关心与爱。慢慢地引导。接受孩子的个性并不是凡事帮他,过度保护他。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新的事物,你应对他表示关怀,并陪同他寻找方法以接受考验。为孩子将面临的新经历做好准备。事先将可能发生的事告诉孩子,并了解他心中的忧虑,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9.
主持:对幼儿来说,世界很大、很复杂,因此,他们心里时常会有不安的感受。虽然孩子渐渐长大,许多胆小、害怕的问题会逐渐得以解决,但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依然会困扰孩子。比如有的孩子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敢在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甚至还因害怕被嘲笑而拒绝参加游戏或集体活动。由于缺乏安全感的幼儿通常谨小慎微,害怕别人排斥,所以他们总显得孤独和压抑。对付不安,父母是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技巧的。这里有5位父母的经验,可以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法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三者间相关显著,性别在羞怯与社交焦虑、羞怯与社交回避的关系中均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男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均能被羞怯显著预测,但是男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小于女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与男生相比,不同羞怯水平的女生在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上的得分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