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有些教师经常会说:教师教得再好也没用,学生没有悟性,怎么教都是白费气力。但“悟性”从何而来呢?是不是有的人天生有悟性,而有一些人天生就无悟性?看看字典的解释——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解释里并看不出悟性的天生性和不可培养性。看来,悟性还是能够培养的,下面就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总结出的悟性培养几法:一、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准确把握词人内心的情感。二、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  相似文献   

2.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圆寂之前,要选一个传人, 就让众弟子各做一首偈子。大弟子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话音刚落,一个烧水的小和尚慧能也随口念出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似文献   

3.
不能因为慧能主张“顿悟成佛”而忽视和否定了他的佛学修为理论,本文从“三无法门”、“一行三昧”、“戒、定、慧”、“不假文字”等方面阐释了慧能佛学修为理论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六祖慧能开宗以来,佛光普照华夏,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说:“师父,根据我的慧根,要修多久才能成正果呢?”师傅答道:“最少也要十年罢!”徒弟说:“哇!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  相似文献   

5.
一束阳光照进教室,教物理的老师指着那束阳光问我们:“阳光中有什么?”阳光是透明的,阳光中会有什么呢?我们说:“什么也没有。”真的什么也没有吗?你们再仔细看看。”于是我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盯着那束阳光,我们终于发现,阳光中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飞舞,“有尘埃.”我们齐声回答。“这些尘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污染空气。”但你们只说对了其一。”老师说“,其实,这些尘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能使阳光变得更柔和,使天空变得更加蔚蓝。”空中的尘埃怎么会使天空变得更加蔚蓝呢?老师见我们一个个疑惑不解,便说:这些小小的尘埃,有折射和反射…  相似文献   

6.
哲理短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禅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禅师  相似文献   

7.
佛性问题是佛教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牛头禅与慧能禅在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上存有重大的分歧。牛头宗秉持其虚空即道的理念,主张无情有佛性;而慧能禅则坚持以人为本,主张“无情无佛种”,否认无情有佛性。两者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哲学对佛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概括慧能禅学影响中国文学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不离不染”、“自识本心”和“顿悟成佛”对作家的精神、作品的意境和创作方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庆东在课堂内外杂志社的演讲:文学大师与人文精神(续)鸡蛋大学生现在的大学都办成了养鸡场,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像一个个从传送带上下来的鸡蛋,差不多的大小,差不多的颜色。国家培养你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你的个性,只是考虑国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哪个部分需要多少颗螺丝钉,然后就按照工艺标准把你制造出来,拧到这架机器上。你疼不疼,痒不痒,高兴不高兴,没有人管你。有一个人问禅师:“如何是佛?”有一条著名的回答是:“吃饭睡觉是佛。”来人问:“我们天天都在吃饭睡觉,为什么不是佛?”禅师说:“就因为你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吃…  相似文献   

10.
学贵善悟     
写下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慧能的故事. 禅宗第五祖年老,先拟传衣钵于大弟子神秀,命其作偈,以观其对教义的领悟.神秀作偈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又试小僧慧能,慧能脱口而出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大喜,遂将衣钵传给慧能.  相似文献   

11.
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的第一阶段。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方禅宗提出的“即心即佛”的命题,则是过渡的第二阶段。他们把心性自觉、心灵体验提升为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但他们却未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而南禅发展到马祖道一的阶段,他在继承“即心即佛”和般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般若空观的原理,认为“即心”即被心缚,“即佛”即被佛缚,把“心”、“佛”都视为空的。为了防止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著,他最后提出了“非心非佛”的命题,让心灵回到那“空诸所有”的恬明之境——诗意栖居之所,放射出人性美之光。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心有菩提     
寒假,已毕业的一名学生从大学归来,带给我一方端砚。砚身并不很精细,但侧面镌刻的八个篆字却吸引了我“:身似明镜,心有菩提。”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那首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凭着他的这首禅诗而深得师傅的赏识,从而继承了弘忍的衣钵。但是  相似文献   

13.
写教研文章,积累劳动成果,一是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语)的勤奋精神;二是要有良好的悟性,睁大“慧眼”,用“心”发现教研富矿。如何在紧张而充实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呢?下面介绍五种途径。一、在博览中发现“博览”什么?语文报刊、业务书籍。“博览”的目的是什么?一来为课堂教学引入源头活水,二来也可以吸取营养,发现选题。“博览”的方法是什么?略读与精读结合、动脑储存与动手操作结合(编索引、做卡片、做剪贴)。“博览”的益处有哪些?就写教研文章而言,一是直接获取素材:如《两位领导人题词的艺术》(载《语言美》1985年…  相似文献   

14.
平日,我们常听大人们夸奖某小孩“这小孩悟性好,是读书的料!”什么是悟性呢?《新华词典》解释说:“悟性即知性。同‘理性’一起指认识的两种能力或阶段。”笔者在文中为什么不提“悟性”而提“感悟”呢?(庄子·刻意》有“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之说。《后汉书·崔骃骃传》中述:“唐且华颠以悟秦。”这里的“感”和“悟”分别指“感觉、感受”和“启发,使之感悟”之意。可见,“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发展和延伸。“感”是手段,是过程,“悟”才是目的,才是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本文中的“感悟”,笔者的本意是:面对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感”,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悟性”顾名词义就是感悟道理的能力、特性。也即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悟性历来就受到教育家的重视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 ,在于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些都精辟地说明“悟性”的培养对造就人才 ,特别是造就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 ,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情境 ,培养悟性语言悟性直接源于语言情境 ,也受控于语言情境。因此悟性与语言情境的创设是密切相关的。创设语言情境 ,最简…  相似文献   

16.
帅哥尘埃录     
你眼中的灰尘很美丽……“尘录”之一:绅士的风度我是一个帅哥,当然,说给你们听也不信,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但我也算是位绅士。有没有听过“尘埃定律”?这是我前几天在本班发表的定律,不过是专给男生看的。小姐们还是先闭目养神吧!“尘埃定律”:1无偿;2无华;3无为;4无双;5无私;6无畏;7无害;8无愧。这就是八大“尘埃定律”,简单好记。我算不算一个文人墨客?反正女生这样说我:诗恰似李白,词恰似苏轼,绝句恰似杜甫,散文恰似柳宗元。这并不夸张!其实我对这个评价是相当满意的。只是我太闪亮了,自己也慢慢地越来越有风度了!“尘录”之二…  相似文献   

17.
春天,去参观济南千佛山万 佛洞。正在看外面的文字说明,忽 然听到旁边祖孙二人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孙:爷爷,这万佛洞的“萬”怎么踉我学的 不一样啊? 爷:这是写的繁体字,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题的。这叫“书法无错字”。 孙:“书法无错字”?我们的初中写字教材 硬笔字中有好多字不规范。有繁体,有异体, 还有错字。“璧”字下面是“玉”,书上却写作 “王”。老师也解释说“书法无错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05,(9):30-31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相似文献   

19.
春天     
同学们 ,你们认识春天吗 ?有一回 ,我不经意地和妈妈一起去干活。走到半路 ,我很 ,惊奇 ,为什么一下子大自然变化这么快。妈妈说 :“孩子 ,是因为春天来了。”“它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问妈妈。她说 :“好几天了。”“那么 ,它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招呼 ,让我们也有一个好的准备呢 ?”“它不需要给谁打招呼 ,也不需要谁有个什么准备。”我说 :“它还真怪的呢 !那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的性格如何 ?”妈妈回答说 :“它看不见 ,摸不着 ,谁知它长得怎样 ?不过 ,它的性格很不错的。”我又说 :“那么 ,春天作何用呢 ?”妈妈说 :“农村不是有一句‘一…  相似文献   

20.
飞来佛     
易知 《高中生》2015,(12):61
南京栖霞山的栖霞寺,以石刻的千尊佛像闻名天下,尤其是在峰顶,有一尊站立着的佛像,庄严生动。在峰下经过的人,无不举目仰视。有一信徒参观栖霞山时,见到峰顶上的佛像,就问卓成禅师:“老禅师,那尊佛叫什么名字?”卓成禅师回答:“那尊佛叫飞来佛。”信徒听后,很好奇地又问:“既然是飞来的,为什么又不飞去呢?”卓成禅师道:“一动不如一静。”信徒再问:“为什么要‘静’在这里呢?”禅师回答:“既来之,则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