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就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进而获得生命的愉悦与灵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活力。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呢?一、语文教学必须超越双基,张扬个性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和智慧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不能  相似文献   

2.
朱俊俞 《考试周刊》2013,(28):49-50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变通模式,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培养为自由生长的、有生命的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张敖忠 《现代语文》2011,(10):27-28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本真、释放,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性的舞台,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富含生命的活力,彰显语文课堂迷人的光彩,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展现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亚娜 《教师》2015,(9):115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灵性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捕捉随机生成的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绝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或技能,而应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定要把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使学生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它所注重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学生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巧妙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展现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一、关注学情:一切为了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有个性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语文课堂应当充满生命智慧,关爱学生的生命活动,追求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那么,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到今天,  相似文献   

13.
"月穿潭底水无痕"是高效课堂的诗意追求,语文教学理应成为这一理念践行的重要阵地。就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诉求而言,语文课堂是愉悦师生身心的地方,是开掘学生智慧的阵地,是放飞学生思维的空间。语文课堂的无痕化生成就是让学生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放飞学生个性,让学生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和挖掘者,在情境中体验、在互动中生成,犹如羚羊挂角般让语文课堂在春光灿烂生机盎然中闪现出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必须把握儿童的脉搏:与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品鉴、探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近国学经典,在诗、字、书、物等文化中徜徉。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堂,有效将“文”与“道”完美结合,将经典之精髓与儿童生命结合,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汲取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走进青春涌动的语文课堂,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应该追求一点激情和诗意的。这是一方放飞创造诗情的绿茵。生命的跳动,灵性的宣泄,个性的张扬,传统的反叛,都荡漾在这如火如荼的青春绿波中。以人为本,释放创造的激情,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心跳,是语文“点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无“我”境界。让我们从《雨霖铃》和《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课堂教学起程,一起走进“点拨——创新”模式的五彩课堂,感受语文的柔媚之光吧!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态度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1,(12):F0003-F0003
儿童生长是经历与经验的连续性丰富、个性与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生命意义的不断实现。隆亭实验小学以“儿童生长”的价值取向领航语文课堂——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方式,为儿童的生长。语文教学追求言语和生命的共同成长,以灵巧的设计,将语言文字本身潜在的灵气开掘、激活,使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以灵活的品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经典,滋养灵性: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语文课堂应当充满生命智慧,关爱学生的生命活动,追求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那么,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