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从中国残联获悉,近年来,中国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全国为肓、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67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803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58万人。截至目前,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83所,在校生4978人;其中聋高中68所,在校生4047人;盲高中15所,在校生931人。  相似文献   

2.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10,(21):1-1
<正>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席王乃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第五届特奥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目前,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97所,在校盲、聋、智残学生达58.3万。中国正在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  相似文献   

3.
教育短波     
本市特殊教育发展迅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市盲聋等特殊教育发展很快。其特点是:一、基本实现普及。盲聋教育入学率已达97%以上;市内五个区均成立了弱智学校。到1990年,弱智儿童入学率可望达到85%。二、结构日趋合理。为使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于社会有所贡献,一个“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格局正在形成。三、发展后劲大。特殊教育在本市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市教育局将继续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制定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5月发布的文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建设步伐》中,提出了"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智障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布局调整原则。根据此文件精神,宁波市要求各县市特殊教育学校自然削减聋教育班,逐步转型为全智障教育学校。此次布局调整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占我校绝大多数的、从事聋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实现专业的大转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普通教育发展较快,绝大部分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然而,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教育,虽亦有所发展,但尚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将就此谈谈发展特殊教育的认识和意义。我国的特殊教育,随着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同国际教育界的交流、合作与接轨,已突破以“盲、聋、弱智”为中心的狭义模式。现行的特殊教育是以超常、低常、器官缺陷三大类包括超常、弱智、盲、聋、交往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画语障碍、分重残疾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模式。由此看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既相互联系,互有交叉,又各有分工,特殊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特殊教育》2006,(1):F0002-F0002
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掠影,始建于1959后,原名山海关聋哑学校。学校开办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开设盲教、聋教、培智三个专业。目前,有24个教学班,其中,5个盲班、10个聋班、9个培智班,  相似文献   

7.
谈特殊教育劳技课的改革张国波我国第一所聋校是由美国传教士米尔斯夫妇于1887年创办的,地点在山东登州,即今日蓬莱市,后因战乱迁至烟台。虽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发展十分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特殊教育飞速发展,盲、聋、弱智教育得到相当程度的普...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聋、哑、盲、跛等残废儿童和先天性痴呆的低能儿童。当前,不少国家都力求通过特殊教育,使特殊教育的对象掌握一种或几种适合他们各自身体状况的专门技术,并配合治疗他们的疾病,从而使他们长大成人时,可以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0-14岁残疾儿童少年800万人,其中学龄残疾儿童少年600万人。 1990年我国已有盲、聋、弱智儿童特殊教育学校746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弱智儿童教育班1054个,在校生72000人。这样,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已有50%以上。尽管如此,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根据规划,到2000年要力争使全国多数盲、聋和弱智学龄儿童能够入学。 198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前,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盲,隔离了人与物;聋,隔离了人与人."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殊补偿任务.聋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聋教育课程应加强学生潜能开发,注重语言发展,改变课程实施长期存在的师生之间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如何全面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一代又一代特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毅 《广西教育》2014,(21):4-5
当前,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958年11月,是一所专门从事盲教育、聋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226人。其中,盲学生48人,聋学生178人。学校环境优美,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语言康复训练设备,荣获"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荣誉称号,是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是北京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5月的山城重庆,绿意融融,仍未褪去春的气息。2013年5月15日至17日,"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迄今为止首次面向全国,涵盖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学校文化建设研讨活动。教育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天,我们赴英国考察特殊教育,先后访问了伦敦,布列斯特尔、曼彻斯特等市的特殊学校(班)和师资培训单位。英国的特殊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据了解,过去英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仅限于生理有缺陷、学习有严重困难的残疾儿童,如盲、聋、肢体伤残者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容纳的教育范围很广,有盲、聋、哑、培智等教育教学体系。如何让特殊教育不断提升完善高质量发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特殊教育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特定的时间追寻轴,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方法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出真知。本文针对当前特教学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特殊教育为例,提出相关背景、总体要求及工作举措等措施,为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特殊教育》2014,(1):F0003-F0003
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原长沙市盲聋哑学校)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创办历史最悠久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学校集盲、聋、智障三类残疾人教育于一体,包含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三个办学层次。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500余人,教职工134人。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由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或规定的课程科目,在分析校内外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学生群体自行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疾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那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怎样科学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近年来,随着我国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出台,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对象特点和需求的认识与研究逐步加深,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本刊曾陆续刊登了相关报道和各类研究文章。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了全国聋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本刊派员全程参加了研讨活动,并在会议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特邀部分与会专家和基层特殊教育学校代表撰文,就如何科学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期“观点”选刊其中部分文章。今后,我们还将在本刊各栏目中继续就此话题展开进一步研讨,欢迎全国盲、聋、培智等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和特殊教育研究者继续关注,并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其研究,努力让课程改革之光真正照亮残疾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我校创办于1991年12月,现有42个教学班,500名学生,200名教职工,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所为盲、聋和弱智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4,(17):13-14
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卢粉娥,与特殊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热爱特教教师这个职业,喜欢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27年来,她凭着一份执着之情,潜心特教事业,积极参与曲靖特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无私奉献,关心帮助盲聋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1984年)、《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1987年)是在原教育部(国家教委)初等教育司下发的盲、聋学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形势和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经修订后,于1993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布试行的.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1984年)、《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1987年)是在原教育部(国家教委)初等教育司下发的盲、聋学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形势和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经修订后,于1993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布试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