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融雪剂除雪不仅快速而且有效,已成为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缓解雪天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分别选取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CMA等融雪剂,测试其溶解能力、融雪化冰能力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氯化钠具有最快的溶解能力,而作为环保型融雪剂的CMA,其溶解速度为8.6 g/min,所有的融雪剂的溶解速度均符合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氯化镁具有最高的化冰能力,氯化钙具有最大的融雪能力,而CMA融雪剂化冰能力为87.4%,融雪能力为91.7%,均大于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采用自制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和工艺流程,以冰乙酸,钙镁盐等为原料,制备出以醋酸钙镁盐为主要成分的环保型融雪剂.研究了环保型融雪剂的融冰能力、不同组分配比对融冰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液体融雪剂中醋酸镁和醋酸钙的体积比达到7:3时融冰能力达到了最大值阁,当其与一定比例的氯化镁配合后。可提高其融冰能力.液体融雪剂中氯化镁:醋酸镁:醋酸钙=7:2:1(体积比)时,融雪剂的融冰能力达到最大值闭.本实验制备的融雪剂是一种低腐蚀性和高融冰能力的低成本的环保型融雪剂.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型复合式融雪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质(麦秸秆、木屑等)气化、干馏制燃料气过程中的废液——粗木醋液和白云石矿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醋酸钙镁盐(CMA),进而与硝酸盐复合,制备出低成本的环保型复合式融雪剂.同时,分别用酸碱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测定木醋液中酸的浓度和产物中的钙镁含量.实验证实,所制复合式融雪剂表现出优异的融冰雪性能和良好的环保性能,其中硝酸镁为复合物所制样品性能最佳.表明由木醋液和白云石矿石粉为主料制CMA类环保型融雪荆的方法,不仅可为道路除冰雪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生产路线并根除氯害,同时可为这类生物质废液的治理提供一个变废为宝的新途径,对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氯化钠、氯化钙和醋酸钠3种融雪剂,通过室内融冰试验测试融雪剂的融冰性能,并从抗剥落性能的角度评价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的破坏.试验中将未饱水马歇尔试件浸入不同浓度的融雪剂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冻融循环结束后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以飞散损失作为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性能的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钙的综合融冰性能最强,冻融循环过程中3种融雪剂均对沥青混合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抗剥落性能损失,其破坏程度与融雪剂的种类和溶液浓度有关.融雪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左右时,破坏最为严重,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损失最大;在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醋酸钠引起的抗剥落性能损失大于氯化钠和氯化钙.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模盲均衡算法(CMA)存在局部收敛和慢收敛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全局人工鱼群优化的动量常模盲均衡算法(GAFSA-MCMA)。该算法首先利用全局人工鱼群算法(GAFSA)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寻找人工鱼群的最优位置向量并作为CMA的初始优化权向量,从而使权向量在迭代过程中获得全局最优,同时将动量算法引入到CMA中,提高收敛速度。与CMA、MCMA相比,该算法均方误差较小、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论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所具有的品质优良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增进情感的催化剂、协调关系的融化剂、发展智能的兴奋剂。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增强语言的特色扣魅力。还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师教学技能和行为规范.乃至整体素质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氯化钠作为钙基蒙脱石的改性剂,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钙基蒙脱石的d001为1.5472 nm,加入4%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改性之后,d001转变为1.4299 nm;加入6%、8%的氯化钠溶液之后,其d001分别为1.4299nm、1.4826 nm。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升高到10%、15%,产品的d001为1.2578 nm、1.2791 nm,钠-钙离子达到了完全的交换。氯化钠改性剂的最佳加入量为10%,该种改性剂相对于传统的碱性改性剂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助于该产品在各个行业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对冰雪艺术人才需求的转化,地方高校将冰雪艺术教育定位为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并试图发挥冰雪艺术工作室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文章尝试对冰雪艺术工作室进行“递进式+模块化+主辅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并提出相关教学改革,以图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当代冰雪艺术市场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艺术设计装饰专用胶粘剂试件在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环境中的老化行为和吸湿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里,蒸馏水环境下的吸湿百分比要高于5% 氯化钠溶液环境;蒸馏水和5% 氯化钠溶液环境下,后固化试件的饱和吸水率都高于标准固化件.蒸馏水环境和5% 氯化钠溶液环境下,标准固化试件的吸湿膨胀系数都比后固化试件更大,而总吸湿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220kV变电站直流融冰装置的融冰操作方式,对其原理进行简单说明.然后重点介绍直流融冰时几种不同的接线方式,并对不同接线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钙-水玻璃体系对粉煤灰进行碱激发,测定对氯离子的固定能力,并对试样进行XRD和SEM微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体系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不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体系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最明显,固定氯离子量最高可达59.25%;微观分析表明,不同的碱激发体系和条件下,形成的碱激发产物的数量不同,从而导致了碱激发粉煤灰结合氯离子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冻干香蕉预处理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蕉类香蕉,及在不同的季节成熟的香蕉加工的冻干品,其质量略有差别,同时香蕉的成熟度也影响冻干品的质量;采用“0.05%柠檬酸 0.5%氯化纳 0.6%氯化钙”的护色剂,对香蕉护色保脆有良好效果,其护色浸渍时间应以1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50 m L三角瓶中定量添加毒死蜱药液和固定化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毒死蜱的影响,最后将固定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表明,游离化菌体的菌龄为20 h对初始浓度为50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从降解曲线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反应时间为24h时降解率达75.4%;菌体和海藻酸钠溶胶的包埋比为1∶20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为76.8%;随着成型剂Ca Cl2浓度的增大,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Ca Cl2浓度为2%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2.6%,海藻酸钠溶胶浓度为3%对初始浓度为5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5.7%。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浓度(A)、Ca Cl2浓度(B)和固定化时间(C)三者对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影响次序依次为CAB,最优水平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3.0%、Ca Cl2浓度1.5%和固定化时间32 h。因此,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在毒死蜱水体污染的降解去毒方面具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10∶9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中吡拉西坦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吡拉西坦在25~2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2,RSD为1.04%(n=6),吡拉西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利用此法测定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中吡拉西坦的含量,具有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单分散球形碳酸钙粒子的简易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种有机聚合物聚乙烯苯磺酸钠(PSSS)对碳酸钙粒子的调制作用,以碳酸钠和氯化钙为初始反应物合成出具有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高分子浓度对CaCO3粒子的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浓度是影响CaCO3粒子形貌的重要因素。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晶体形貌由板状聚集体向球形转变。同时确定了合成单分散球形碳酸钙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固定化酵母的条件及女贞子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优化苹果发酵时酵母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3%,固定化时间为6h.通过对初始糖度及女贞子加入量的单因素实验得出:当初始糖度为18%、女贞子加入量为10g/300mL时,发酵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BSA壳聚糖一海藻酸钠肠溶微囊并测试释放特性。方法:以微球的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奈件制备微球。结果:最优条件为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比例为1:6,壳聚糖的浓度为0.1%(g/m1),氯化钙的浓度为1%(g/m1)以及搅拌时间为1h。结论:BSA微囊在小肠中对蛋白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交释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A wastewater evaporation-desalination pretreatment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remove the Na^+ and K^+ salts i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wastewater before it was fed into the incinerator. VOCs in the wastewater were volatilized in the evaporation system and then the vapor was combusted in an incinerator. Simulated phenol wastewater containing sodium chloride was evaporated and concentrated and sodium chloride was crystallized in different paramet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chloride increases the ratio of volatilization of VOCs, which was due to the effect of “salting out” (a decrease in the solubility of the nonelectrolyte in the solution, or more rigorously, an increase in its activity coefficient, caused by the salt addition (Furter and Cook, 1967)). When evaporation speed was increased from 1.67 ml/min to 2.73 ml/min, the total removal coefficient of sodium chloride was about 99.88%-99.99%. This pretreatment procedure eliminates the slag phenomenon caused by Na^+ and K^+ salts during wastewater incineration, so the incinerator could operate continuously, and the wastewater evapor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heat value of wastewater, and the operation cost would be reduc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Lichrospher5-C18为色谱柱;己烷磺酸钠-甲醇(3: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3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u1。结果: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在5.0-5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25%。结论:此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