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一八九八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在扬州仕宦定居,所以他自称是“扬州人”。幼年受的是传统的古典教育。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在大学求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发表了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发生很大的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诗集《蹝迹》,其中第一首诗是《光明》,他感到世界的黑暗,急切地追求光明,诗的结语是“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表现了他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开始转向散文。他自己介绍他的  相似文献   

2.
<正>朱自清从6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名散家、诗人、学,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涛,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浙江一带当中学教师。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从远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级任老师李方漠先生回忆,朱自清“在那时喜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因学习刻苦勤奋,所以校方将品学兼优奖状颁给了朱自清,这是对他学业、品格的褒扬。在扬州的十几年小学与中学生活,对朱自清的影响是直接而持久的,这使得朱自清对扬州有一种纯朴、真挚得近乎如痴如梦的亲切感,这种感情到晚年愈发强烈。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经历的亲切关系,而且更有着对性格人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东海县人。幼年曾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曾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任教。朱自清上大学时就开始写新诗,中学任教时期也未间断诗歌创作。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他诗歌的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醒了的知识青年对光明的呼唤。一九二五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自称“我是扬nn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扬州中学),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生9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度过的。1921年,他曾被聘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的前身)的教务主任,从事中学教育活动。为纪念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爱国民主主义战士,扬州市教育局组织市区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先贤、教育后代的活动。首先由扬州师院吴周文副教授于11月5日向各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等作了题为“知识分子的楷模——朱自清”的报告,继而各校掀起了“读自清文  相似文献   

9.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大学期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持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候。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写的《背影》,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优秀散文。全文不足一千五百字,却把父子间亲切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朱自清(1998—1948),江苏东海人。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出版的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了散文集《背影》,从此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1.
一、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海州,但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在扬州定居并且后来葬在扬州;他自己在扬州度过了少年时代,又是在扬州完的婚,所以他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直书曰;“我是扬州人”。 扬州大概从南朝开始就有了名,到隋唐便盛极一时。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盖非虚言。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是苏东坡的铁杆迷。在朱自清出生时,他那书生气十足的父亲从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得到灵感,给新生儿取名“自华”。据说“,朱自清”一名是他在上大学时自己改定的。那是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吃紧,他要以“清”字自励。“清”者“清账”、清偿”、清楚”也。中国的算命先生中确实有高手,朱自清一出生,就有算命的说他“五行缺火”;为此,朱小坡又给儿子取了个号,叫“实秋”;因为“秋”字带“火”,另有寓意“春华秋实”。有意思的是,梁实秋本名治华(与“自华”音近)。不知梁家如此取名,是否也出于同样的考虑。朱…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4,(5)
正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考大学,结婚生子。因此,他自称"我是扬州人",并以此为题著文。于是,"家在扬州的生活"也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库藏之一,包括《背影》在内的许多篇什都与扬州有关。无论走到何处,朱自清都怀念着自己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荷糖月色》的鉴赏分析时,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了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当然是抓住了关键。可是,我认为文中对"杨柳"的描写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点。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但他1903到扬州,到1916考上北京大学才离开,他的父母在扬州,他的妻儿大部分时间在扬州,写作此文时还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他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成语"春华秋实"之意。"华"即古"花"字,"春华秋实"意即"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常用以比喻人的文采和品德。朱自清以此为名号,立志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曾经有一位被朱自清称为“这一路诗的押阵大将”的诗人白采,几十年来几乎被人完全忘却。被忘却的原因多端,其中最主要一点,不是因为他新诗创作的失败,而是因为他新诗创作的成功。白采(1894—1926),原名童国华,字汉章,江西高安县人。1923年自采创作了一首长达六千言的叙事诗《羸疾者的爱》。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将它收入,并在《你我》集乙辑中立有专论《白采的诗》,对《羸疾者的爱》作了全面分析,并将它评定为“这一路”抒情诗的押阵之作。朱自清可谓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17.
《背影》一文中,通篇不见一个“爱”字,却写出了一首圣爱之歌。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四次写自己流泪,写了父亲说的六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真挚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与怀念。1917年冬天,朱自清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接到噩耗的朱自清与父亲回到扬州奔丧,满目的凄凉使他禁不住潸然泪下:往日家中气派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不见了踪影;花厅墙上零落的挂着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满院的枯枝败叶,一片狼藉,一派凄惨之景。丧事完毕后,朱自清和父亲一起坐火车北上,在南京车站父子别离,于是便有了《背影》中那感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初名笃才学堂。学校坐落在古城扬州的文昌中路南侧,与东圈门文化街区毗邻,和朱自清故居隔墙相望,是扬州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之一。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9.
朱小涛 《教学随笔》2013,(12):11-13,31
古运河畔,文昌阁旁.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便是我家老屋——现在已成为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了.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从北方回到故乡扬州工作.从此,我有机会常常回到这个“家”看看.几十年来,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总觉着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黄昏时分,晚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洒在老旧的青砖黛瓦的院墙上,平添了几分苍凉与感慨.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考大学,结婚生子.因此,他自称“我是扬州人”,并以此为题著文.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背影》。哪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出示课题《背影》——朱自清)生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时是现代,地是江苏扬州,作品有《荷塘月色》《春》《绿》,评价是民主战士、散文家、学者,还有诗人。师:很好。我们介绍作者要抓住哪些要素——生(齐):名、时、地、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