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月玲 《考试周刊》2010,(18):36-37
《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路瓦栽的太太——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直至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和这种风气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项链》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项链”为线索,组织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基本情节。它深刻而又辛辣地嘲讽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书(人教版)》指出,《项链》“这篇小说抓住细小题材反映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个论断很有指导性。我们应该弄清楚这种深刻社会意义是什么。路瓦栽夫人生活道路上的转折是由于丢失了项链。她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年轻时总梦想奢华的生活,爱慕虚荣,丢了项链之后,为了偿还那笔可怕的债务,他熬过了十年穷人的艰难生活。如果作品的思想意义仅仅是对虚荣心的批判,那么这种批判就是安排一个丢项链的偶然事件,这种批判以偶然性为基础,是多么无力,作品也很难说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无怪乎不少人把路瓦栽夫人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作《项链》中,路瓦栽先生常被人所忽视。而笔者却认为路瓦栽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文章主要从他对生活的满足、对妻子的挚爱、对他人的诚实守信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路瓦栽的形象特征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项链》这篇短篇小说精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读者都会有新的发现。徐胜斌老师的《〈项链〉的人性美》从现实的某一社会现象来审视这篇小说,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文以小说中玛蒂尔德、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的言行为论据,证明诚实守信、勤劳俭朴、  相似文献   

6.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伊·德·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项链》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心追求高雅奢华,为参加舞会借项链,不慎丢失,为赔项链,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十年之后还清债务,发现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玛蒂尔德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她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忍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晓丽 《课外阅读》2011,(1):179-180
对《项链》中人物的分析,人们往往只关注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而忽略了站在其身后的丈夫路瓦栽先生。事实上,没有路瓦栽,便没有这个故事;没有路瓦栽,也没有玛蒂尔德日后的成长。路瓦栽看起来默默无闻,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这篇作品写得既轻松又严肃,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缺少教训告诫。这对小夫妇不顾一切要跻身上流社会,但终因多舛的命运而徒增一生之懊恼、悔恨与沮丧。本文认为,路瓦栽这个小职员是一个比他夫人玛蒂尔德更值得人们深入剖析和仔细推敲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仅通过他妻子,同样也通过他本人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图浮华的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精巧的开头。“文似看山不喜平”,特别是短篇小说,如果一览无余,平平淡淡,那必然索然寡味。翻开《项链》,读者的心一下子便被抓住。小说开头就用连词“也是”,自然引起读者注意。初看起来这个“也是”的确令人费解:“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那么,路瓦栽夫人原先和谁一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呢?”这势必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精巧的铺垫。关于假项链的三处伏笔,作者也进行了精巧的安排。路瓦栽夫人在一个青…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44):18-19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莫伯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人物设置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在这方面。众多研究者对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作了充分而各具见解的分析,也有对佛来思节夫人在小说中的位置与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然而似乎都忽略了对另一个在小说中起左右作用的重要人物路瓦栽的分析。我以为,小说的成功很大程  相似文献   

12.
重读《项链》,最让我感动的,是诚信。有人说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但我却说是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及路瓦栽先生的诚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诚信感动着小说中的人物,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克服虚荣心     
【我看我读】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描写到:路瓦栽夫人虚荣心十足,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条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36000法郎的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路瓦栽夫人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这是由虚荣心招来的灾祸。有…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项链》的情节收煞,新颖别致.它“把女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推到了新的高潮.”(人教版《教参》)小说第二部分,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戴着借来的项链,艳压群芳,大出风头,丢失项链后,突然从感情的沸点降到冰点,是故事的高潮。怎么在结尾又涌现“新的高潮”呢?而且这新的高潮又究竟是如何推上去的呢?其实,这新的高潮是一个“倒高潮”.“倒高潮”,“从戏剧创作手法中的‘倒高潮’一词引申而来.指剧作者故意使表面激昂慷慨的剧情最后归结为出人意料的平淡无奇或荒诞可笑的结尾,而收到讽刺幽默的效果.”(《肖伯纳传》)玛蒂尔德丢了项链,赔了五万六千法郎的巨款,便“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小  相似文献   

15.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由于命运的差错,她没有陪嫁的资产,只得跟教育部的小职员路瓦栽结了婚。她不甘心过平常的生活,梦想跻身上流社会去享受豪华和高雅。忽而希望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小说家,曾被同时代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刻划得最为鲜明深刻的是一系列小市民形象。《项链》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女主角路瓦栽夫人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她只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体面人”“认识”她,嫁给了一个小职员。但她却很不甘心贫困,一心向往豪华的社交生活。为了出席一次教育部长邀请的舞会,她不惜花去丈夫的全部积蓄买了一件衣服,又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来了首饰——一串项链。结果,她在晚会上“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光采照人,出尽了风头,欢乐之余发现丢掉了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式结尾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发明和经常运用的。他写短篇小说,往往先采用委婉曲折的铺垫和渲染的手法,在故事的情节行将结束的时候,笔锋一转,让故事的情节或主人公的命运陡起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从而得出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发人深思。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以他的名著《警察和赞美诗》最为典型。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也是运用欧·亨利式结尾比较典型的一篇。 《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秀民 《甘肃教育》2011,(13):60-60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贵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想方设法弄到了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花大价钱做了一套礼服,并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20.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