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南阳市以市、县(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为基础,打造统一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数字化校园融合升级,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推动“三个课堂”“自适应”学习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健全优质资源体系,提升服务供给智能化水平,构建教育数据分析中心,协同完成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有效构建了南阳市智慧教育“云+端+资源”三位一体新型智慧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智教育大力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智治理体系,以此撬动教育高质量全域优质发展。在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全面合格”+“鼓励优秀”教育、保障全程生长的理念指引下,西湖区通过系统构建“1+3+N”治理体系、聚力创生“齐抓共管”治理机制、全力打造优质美好治理生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智慧数据与管理融合、智能分析与温度融合,促进了区域教育由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迈进。  相似文献   

3.
陈旭军 《江西教育》2023,(33):41-42
<正>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以“高标准配置建设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服务教与学”为重点,以“打造智慧教育之城,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赋能章贡教育高质量发展。章贡区先后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等3个共同体项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5个案例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等优秀典型(创新)案例,在全国、省、市作经验交流分享100余次,章贡智慧教育范式走出赣州,辐射江西,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其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本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建,形成“互联网”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服务模式。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学“上云”,形成完善的“教、学、管、评、资”教育教学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支撑区域智慧教育业务开展,采用一体化架构的、可灵活扩展的信息化系统,其高度的整合性、智能性、数据化、灵活性使其能够依托教育云基础平台,整合各类教育应用系统,促进应用系统的贯通与集成。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驱动,融合创新;递进升级,逐步完善;上下联通,开放扩展的建设思路下,基于统一数据环境的集成化、智能化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可解决当前存在的条块分割、系统孤岛、优质资源匮乏、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推进信息技术与区域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为农村初中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智慧教育精准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浙江省松阳县古市中学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重点打造智慧课堂,在推进教学常规、阅卷系统成绩分析、数据跟踪体系的全面精准教学改革之路上进行相应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安庆市基础教育工作,立足于改革发展的前沿,精心打造教育品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新模式,着力构建“教育超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以“优+”研修强师兴教,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更新文化表达、研制区域“优+”研修模型,系统优化顶层设计,构筑区域研修新生态。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架构研训一体系列研修课程,以项目驱动、区校联动,助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三是多措并举,通过打造优质研修员队伍、升级智慧研修平台、固化优质研修成果等,强化研修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怀柔区电教馆从2006年开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搭建完成了‘“怀柔区数字办公平台”。本文是笔者多年思考与实践的归纳,其核一心是要正确理解“深度融合”,即:服务学校主流工作,使应用平台贴近师生学习与工作实际。本文提出,建设区域统一应用云平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并试图提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眉山市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智慧教体云平台,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助力眉山建设教育强市。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育,依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智慧教育正向我们走来。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019年5月23日,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12.
<正>智慧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的一种智能交互式、物联化、多媒体化的新型教育生态模式。智慧教育反映在教与学的领域即智慧课堂的应用。智慧课堂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化平台,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的个性化、互动式的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13.
奚晓丽 《上海教育》2023,(30):36-37
<正>上海智慧教育平台:挖掘信息技术新动能,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以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依据《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海试点实施方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新动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微校)。  相似文献   

14.
伴随智能时代数字与智能技术进一步的深度耦合,传统的以硬件和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已不适应智慧教育区域融合贯通的发展需要,智慧教育亟待转型。目前,智慧教育转型主要面临急需实现多维度跨界的融合渠道、保障数据智慧化无缝流转的内驱力系统、构建各要素链接的生态体系三大现实诉求。基于生态视域可以实现智慧教育转型的四个层次,即智慧环境从平面支撑化向沉浸生态化转型、智慧素养从“人—机”协同化到“物—人”协同化转型、智慧融合从数字化驱动向数智化驱动转型、智慧人才从知识智力化向知识智慧化转型,可以通过打造沉浸生态化的智慧环境、提升物人协同化的智慧素养、创设服务教育全生态的智慧融合、构建生态化智慧人才生长模型等实践路径满足三大诉求,最终促成智慧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5.
姜涛 《辽宁教育》2023,(2):88-90
<正>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各学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智慧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学习实践问题”成为重要论题。笔者在阐述智慧课堂、深度学习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智慧课堂的学生深度学习实践在思想认识、办学硬件及软件和教学模式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一、智慧课堂与深度学习的内涵(一)智慧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网络、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的学习终端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技术》2021,(1):I0003-I0003
近几年,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利用平板和南山教育云,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固本教育"理念下平板支撑的生态型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引进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基于国家课程项目式学习》项目--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爱种子课题项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把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应为此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教育环境,打造一批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匠人"师资队伍,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妥善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了石家庄市桥东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从创造一流的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流校长教师队伍;着力调整教育整体布局,实现一流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流的区域教育特色四个方面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用户习惯的深入研究,锐捷网络提供包括“捷云”数据中心、“智简”教育城域网、“睿思”智慧校园在内的完善的“三通两平台”网络解决方案(如图1).它以区域云数据中心为核心,高性能的教育城域网为承载,智慧校园和云课堂的应用为综合体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师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借助超星平台及移动技术,采用线上信息技术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智慧课堂实践探索。实践证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师生切实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