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球创新技术──直拍反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拍反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快攻打法带来了生气。直拍反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直拍快攻打法的优势,使直拍快打法更加灵活多变,加强了直拍选手回接弧圈球后被动变主动的能力,可提高直拍快打法中前三板的威力,这种打法运用也较容易。但这种打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台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直拍快攻打法的创新技术——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结构等的分析,证明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3.
论直拍反打     
“直拍反打”技术可以抢先上手,争取主动,改变了以往反手位的被动局面。它丰富、完善了直拍快攻打法,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乒乓球"直拍反打"与"直拍推挡"的对比研究,发现"直拍推挡"在被动防御时的回球效果明显优于"直拍反打"。因此,作者认为直拍运动员在掌握"直拍反打"技术的同时,还应掌握"直拍推挡"技术,实现直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乒乓球直拍选手攻打反手位球不占优势,“直拍横打”技术的出现,为弥补这一不足、进一步发展直拍快攻打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善和大胆运用这一技术,中国传统的直拍打法,必将为世界乒乓球运动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直拍横打技术对广东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马琳对柳承敏的录像分析,发现双方均是直拍快攻型选手,而马琳反手是推挡加横打型,柳承敏反手是推挡加攻球型,马琳的直拍横打优于柳承敏的反手推挡,直拍横打解决了直拍运动员反手攻击力不强的问题,直拍近台快攻打法有强大的生命力。结合广东部分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班学生与普通系乒乓球班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访谈了广东高校一些乒乓球教师,结果表明,广东高校乒乓球直拍横打的发展比较滞后,应该在乒乓球教学中采取措施开展直拍横打,方能使乒乓球的群众性运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直拍快攻打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文献、访谈、比较、数理统计等方法 ,以中国乒乓男队马琳、王皓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直拍快攻打法。从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深入剖析 ,得出直拍快攻打法仍有很大优势等结论 ,为直拍快攻打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2,(10):52-53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一  相似文献   

9.
邢俊平 《精武》2011,(A1):19-20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80年代末,发展于整个90年代,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从此直拍横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使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快、准、狠、变、转”为技术风格的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受到了欧洲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圈两种打法以及韩国人直拍中台两面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严峻挑战。中国乒乓球界面对强敌威胁 ,正在努力探索直拍近台快攻制胜两面弧圈的途径 ,并取得了某些成功。但总体上来看 ,效果还不太明显 ,还需要群策群力 ,加强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摸索。乒坛的对抗 ,就是速度与旋转的对抗。亚洲人以速度为主结合旋转 ,欧洲人则以旋转为主结合速度。欧洲人现在结合较好。中国近台直拍快攻型打法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有效地对付并战胜欧洲强烈的弧圈球…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直拍横打攻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李强  危小焰 《体育科研》2004,25(5):38-41
研究目的:研究乒乓球直拍横打回击弧圈球技术。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MotionAnalysis系统对两名国家级运动员的直拍横打和横拍反手回击弧圈球两种技术动作进行了自动采集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直拍横打和横拍反手位回击弧圈相比,直拍横打技术各阶段的挥拍速率都比横拍的小,远台时比较明显,近台相差不大,直拍横打技术比较适合在近台、中台时回击弧圈球。直拍横打在整个击球动作中前臂外旋幅度较大。推测可能是造成挥拍击球速度小的原因,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仪  毛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44-245
20世纪80年代直拍横打这一技术被提出,90年代该技术开始被重视。尤其是在马琳和王皓等运动员的采用下,该技术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且随着对该技术的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可以更有效的解决直拍反手位的弊端,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本文对直拍横打技战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马琳、王皓为例论述了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直拍横打技术的情况和新规则对直拍横打的制约因素,同时还对直拍横打技战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直拍一直是中国队传统打法,但现在却危机四伏、举步维艰.通过世界大赛实践证明,横打技术创新思路是正确的,王皓、马琳等选手采用该打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对第47届世乒男团决赛中国对德国队比赛录象的分析,研究王皓、马琳在比赛中新技术应用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旨在为直拍快攻打法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马琳在第4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的分析,找出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他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并由此探求直拍快攻打法共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爱春  邱国保 《精武》2013,(21):23-24
突击是我国直拍近台快攻的独到技术。它动作幅度小,连续性强,灵活性高,打击的球突然、弧线低、速度快、杀伤力强,是高吊弧圈球的"克星"。全面认识和广泛推广直拍突击技术,能够发扬传统,革新技术,推动乒乓球运动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英国人进行的胶粒拍的发明,50年代日本人应用海绵拍的风采,60年代中国近台快攻的威力,70年代欧洲乒乓的崛起,90年代中国直拍横打效应,说明创新是各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胜利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王皓技战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乒乓球队形成和创造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20世纪末,欧洲选手的两面攻对中国直拍的单面攻构成了威胁,要保持直拍打法的先进性,使直拍打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曹兵 《精武》2013,(17):32-32,34
本文从宏观层面来审视不断变革的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找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之间相生相克的有机联系和规律,并初步归纳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拍正胶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相关技战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四所职业学校乒乓球队共30位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校乒乓球队的学生普遍了解"直拍横打"技术,大部分学生还掌握和基本掌握该项技术,并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该项技术。大部分学生认为"直拍横打"技术对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有较大的影响,有效地加强了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可以在职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对乒乓球"直拍横打、拉"的技术运用及存在的优势进行探讨,旨在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和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