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陆丽娟 《文教资料》2007,(29):100-101
本文围绕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尊重和发展个性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以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施展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 ,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 ,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 ,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 ;在师生关系上 ,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 ,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育应“以人为本”,教师要注意言行,尊重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研,给“差生”机会。  相似文献   

4.
蒋书琼 《贵州教育》2009,(13):16-16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个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漠视和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和自尊。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有做人的尊严,在与人的交往中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我目的《学记》中也主张教学应“不凌节而教”。也就是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他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要尊重每一位读者的内心体验。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也应该如此,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吗?多年的语文教学,使笔者深知,与其给学生"一缸水",不如给他们"一把勺",再构建"一堵墙",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最终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体悟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实现真正个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学要尊重孩子的发现,孩子的绘画和审美都有自己的意识与主见,也有自己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崇尚个性发展让孩子们自主而有个性地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活用教学方法,在快乐中教学,在教学中挖掘孩子们的优点并欣赏他们,让孩子在学习中的"个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前提是"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主体价值应"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怎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能较好地实现文本价值意义的"神聚"呢?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寻求演绎和归纳的相互交融之路.演绎,在个性释放中追寻语文教学的一片诗意.归纳,在深层阅读中还原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从"演绎"到"归纳",阅读教学文本价值的"神聚"之路.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教学的个性化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优秀学生也有缺点。班主任要抓住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榜样引领他们发现自身问题,在实践中改善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教育帮扶这类学生,须用真情和智慧去尊重、理解、赏识他们,当好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0.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1.
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有个性的教师往往也是一个"不乖"的教师,"不乖"的教师往往喜欢标新,能尊重和包容"不乖"的学生,拥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田本娜 《湖北教育》2002,(11):16-17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的面临这个时代。我们呼唤语文教育的个性,正是为了引导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4.
“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三重”阅读教学法打破了强加给阅读的束缚,给予阅读充分自由,充分尊重阅读者的个性,回到了真正的阅读世界。因此,研究“三重”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三重”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以居室设计要尊重业主的喜好为中心论点,通过分析我国居室设计先期存在的问题及现在对居室设计的要求,简述了在居室设计中主人参与的重要性及“以人为本”的益处,并用事实加以论证,进一步强调了设计中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一个"读"字贯穿始终。我们应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读书的目标明确,掌握阅读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读中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读悟结合。这样就能使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颗沙子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这是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的一段话,作者尊重他们学习的兴趣,倾听他们心底深处思想的声音,孩子由此有了对新事物认知并接受的天赋,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这正是求知欲的本身。  相似文献   

19.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本质是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教学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分层次测试卡》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它不回避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素质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均获得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留给学生具有人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和知识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