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4P系统出炉     
《中国教育网络》2008,(7):27-27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系统,通过让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P2P软件供应商合作,可以使互联网进行更有效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2.
P2P在高校     
《中国教育网络》2005,(7):31-33
安全问题决定成败“学校出口带宽流量怎么一直这么大?都是BT惹的祸。”现在,我们经常把BT挂在嘴边,无形中BT成了P2P软件的“形象代言人”。P2P对用户最大的意义,是它的理念,P2P软件给我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是几乎所有网络管理员非常头疼的事情,它的好处无需多说,它的缺点也不仅仅是占据了流量、带宽资源那么简单,从诞生那天起,P2P就与版权问题、安全问题和资源占用问题彼此不可分割了。如果说版权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资源占用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运营管理模型加以克服和限制的话,那么安全问题就是现在P2P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P2P技术探讨     
P2P技术和应用是目前Internet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对P2P技术原理及其典型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浅谈P2P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互联网的整体架构回归到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机和服务器重新回归到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这样就使得大众在网络沟通中更加的直接便利。但是由于P2P技术的一些开放性而产生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将成为未来对P2P技术的发展方面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超过了Web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由于P2P协议特点,P2P应用对网络带宽具有极强的抢占能力,严重影响了网络其他业务的正常展开。而目前网络设各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手段,不能感知到P2P应用,导致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运行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对P2P技术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并对P2P识别技术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Peer—to—Peer”(P2P)是指在网络上起相同作用的对等用户之间进行相互通信的技术。虽然从技术角度看,早在30年前就已经有了所谓的P2P网络结构,但是直到近年来,P2P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由于其能快速便捷地提供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计算资源(如CPU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的出现,使低成本的分布式服务成为可能。参与的用户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这种特性尤其适合流媒体系统。P2P技术将集中的流媒体服务分散化,从而消除了传统系统的瓶颈,拓展了网络视频业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08,(9):34-34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正在寻找各种方式以让P2P网络上的流量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P2P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P2P的概念,详细阐述了P2P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发展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P2P技术日益被广泛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实时通信和信息检索等各个领域,这种开放性体系结构为各种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带来方便,但这些  相似文献   

11.
12.
定义了一个新的映射:P-映射.从而圆满地回答了作者在文献[4]中所指出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从T2标架K到另一个T2标架L的标架映射f能够被唯一地扩张为从τK到τL的标架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是一个P-映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传递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当Web2.0时代来临之时,P2P技术出现并不断广泛应用于网络传播中。P2P的网络模式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区,使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相对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来说更为复杂与困难,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改进技术以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解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近期,互联网中出现很多基于僵尸网络的攻击手段,为更好地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提出一种可能即将出现的混合结构P2P僵尸网络构架。本构架基于Chord协议,通过将多个Superbot组成一个虚拟节点,增强了僵尸网络稳定性。同时设计算法实现Superbot的自动筛选、生成、组合与更新。测试证明,该构架的稳定性和抗摧毁能力高于其他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16.
结构化P2P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化P2P系统采用支持分布式哈希表(DHT)的路由算法,根据精确关键字进行对象的定位与发现。本文介绍了两种结构化P2P系统:CAN和Chord系统。重点分析了这两种结构化P2P系统的构建和路由算法以及对等节点加入和离开P2P系统的过程,并详细讨论了CAN和Chord的改进方案,最后指出了结构化P2P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P2P(对等网络)的基本概念,NAT的产生原因和一个NAT的具体例子;然后针对UDP连接分别讨论了单一NAT环境和对立NAT环境这两种网络架构下P2P应用程序的穿透。此外,还简略讨论了TCP连接下P2P应用程序对NAT环境的穿透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等联网(P2P)技术对于未来网络世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用户利用P2P技术上网,可以充分享用互联网的边缘资源;P2P重返“非中心化”将使互联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引起了众多的安全与管理争议。IPV6上的P2P模式能最终解决网络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2P是一种新的Internet应用模式,与C/S相比,它弱化、甚至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弥补C/S模式的不足。近几年P2P技术发展很快,出现多种P2P关键技术和应用产品。在企业应用中,P2P表现出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P2P技术的发展引发了Internet应用模式的研究。为了寻求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用户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法,P2P文件共享的方便和耗费带宽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传统主动、被动测量方法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借用国外在两种测量的融合上提出优化P2P网络新的理论思想,并从小波分解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