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学报》2013,(4):408
为了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学报》编辑部拟于2013年11月下旬在厦门举办为期10天的"第2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该班列入了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参班学员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总署统一印制的72学时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
艾东  吴志刚 《编辑学报》1994,6(4):232-234
也谈编辑学与编辑理论艾东,吴志刚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有人称编辑学)近几年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编辑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为编辑学研究提供论坛;有关的论文和著作不...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25—26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副署长柳斌杰、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原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会长刘杲等。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中国编辑学会在编辑队伍建设、开展编辑学研究、推动出版  相似文献   

4.
正为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提高业务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编辑学报》编辑部决定举办一期为期9天的"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该班已列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2014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参班人员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促进编辑人才的成长,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服务,中国编辑学会制定了《中国编辑学会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奖励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4年2月28日公布实施。此项活动只在中国编辑学会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中进行。《暂行办法》公布后,得到了学会会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04年年底以来,学会收到报来的一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编辑》2012,(1):95-96
正2011年11月8日,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承办的"新形势下‘三农’读物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总编辑马国仓,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  相似文献   

7.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今天,二百多位编辑同仁由全国各地汇聚北京,召开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总结工作,换届选举,这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和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致以亲切的问候!中国编辑学会成立以来,广泛团结编辑学研究人员和编辑从业人员,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编辑学的研究活动,包括编辑理论、编辑实务和编辑史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编辑学学科建设和编辑人才培养,为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力加…  相似文献   

8.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编辑学会从2001年9月开始举行第三届“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活动,于2002年6月6日评选揭晓。 这次征文竞赛的主题是:我所向往的编辑。参赛人员是高校正在攻读以编辑学为方向的研究生,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和第二学位学生。通知发出后,有关高校的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学校领导对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三级审稿制"的编辑工作流程中,终审负责对书稿质量的最后一次把关。中国编辑学会和湖北省编辑学会编写、新闻出版总署转发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规定,终审"主要负责对书稿内容,包括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编辑》2007,(3):65-67
为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将2007年作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号召,2007年4月13日,中国编辑学会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编辑规范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筹委会主任熊国祯主持,筹委会成员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期刊社、编辑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到会。  相似文献   

11.
天津新闻出版局 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教材《编辑创意论》,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的著名编辑出版学家徐柏容老先生“书刊编辑学系列”专著《编辑创意论》、《编辑选择论》、《编辑结构论》、《编辑优化论》的第一部。这是一部建立在“普通编辑学”之上的、深层次揭示编辑创意规律的、论述生动深刻启迪智慧的、专给新闻出版专业研究生和已从事若干年实际编辑工作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编辑专业人员阅读的编辑学系列专著。它超越了实际操作的描述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向理论建设、规律探索进军,从而建立了编辑学理论的科…  相似文献   

12.
正为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提高业务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编辑学报》编辑部将办一期为期9天的"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该班已列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2014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参班人员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总局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作为年内接受72学时继续教育的证明。现预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姜华 《中国编辑》2011,(3):21-26
2010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一号文件",柳斌杰署长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了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这两项纲领性文件为2010年的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使2010年的编辑理论研究呈现出论题相对集中、研讨较为深入的特点。文章从编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新技术背景条件下的编辑素养与编辑新职能、编辑教育与编辑人才、编辑思想史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对2010年的编辑学研究进行简单扼要的综述,展现了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刊》2018,(6):25-25
攀登编辑学的理论高地共建出版人的精神家园《编辑学刊》是国家出版类核心刊物,是中国出版界最早推出的专业刊物之一,在出版领域内担负着编辑学科理论建设的重大职责。《编辑学刊》双月刊每册定价10元,全年60元  相似文献   

15.
一、必须重视出版理论 党中央最近一再提出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际此,以传播学术为职责的出版部门,应该将自己的理论提高一大步,才能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国编辑学会刘杲会长近时提出: “编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编辑实务研究和编辑史研究。”(注: 中国编辑学会图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编: 《科技图书编辑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卷端第1页)无容置疑,23年来编辑学的3个部分,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远较实务研究薄弱。在今天…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报》2012,24(4):408
为激发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投身科技期刊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科技编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支持下,本刊决定于2012年内举办一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讲习班结业时将颁发由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签发的72学时编辑职业继续教育证书。现预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河南大学出版社)是著名编辑学人王振铎教授的学术力作。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辑学理论及其完备的学科体系,包含5部分(出版文化史论、编辑学理、媒体创新、编辑出版与教育、编辑审读与评论),共计50多万字,既描绘了中国编辑学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学术脉络,又凸显了编辑学理论建构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编辑学会2004年的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精神,结合本学会的实际,开展编辑理论和编辑工作研究,努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编辑学科建设和编辑队伍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中国编辑学会2004年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2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 颁奖大会于7月16-19日在京举行。在16日举行的颁奖会上,共有158名成绩卓著的青年科技期刊编辑获得了“骏马奖”。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中国科协、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以来,编辑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进展。它主要表现在:专业刊物又增加了《编辑学报》《科技编辑》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新刊是编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对其研究的促进。研究论文有所增加,专著出版活跃繁荣,新添了十几种,编辑学研究队伍,由老编辑扩展到中青年编辑,形势喜人。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其对象和内容的确立,以及移植与外延、概念与论证、理论与实践等。我国编辑学研究,于80年代兴起,中期形成热潮,目前表面冷落但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预期90年代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热潮。为此,应加强理论研究,建立体系,深化应用研究,重视编辑史学,加强组织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