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作为教师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儿童绘画,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而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只有正确指导儿童绘画,儿童的绘画潜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龙荣  覃静 《父母必读》2014,(4):54-54
正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所以,用药也不是成人药减半那么简单的事,有些成人药,孩子是绝对不能吃的!"孩子生病了,家里没有儿童专用药,就给他吃成人的药吧,减半就行!"这种做法可要不得。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小体,儿童时期各个脏器都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胃内酸度低于成人,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因此对药物吸收与成人不尽相同。成人药有些在说明书上会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尚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13,(6):27-27
@群讨论儿童是成人世界的折射。时代变了,儿童是否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教育又该如何积极应对来自社会、家庭、网络带来的冲击?《今日教育》组织一线教师展开了热烈的群讨论。正如有些老师所言,"现在的孩子,不能把他们想得太好",也"请别把孩子想得太坏,其实,他们原本是  相似文献   

4.
苏爱秋 《山东教育》2004,(36):37-37
学龄前儿童玩弄性器官的行为十分普遍,在幼稚园、托儿所或家庭中,只要多关心孩子的睡姿,不难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此行为,但是,成人绝不可以有色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性游戏,更不宜用手淫的字眼来形容孩子玩弄性器官的行为。幼儿这种行为与成人的“性趣”不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甄别能力是比较低下的。加上我们的家长多是选择一些社会上实用而且比较跟风的知识体系来对儿童进行兴趣教育.也就产生了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兴趣要求,制止儿童接受真正的兴趣教育。诸如很多儿童对数字非常敏感,但是家长却非要孩子学唐诗;有的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但是很多家长却以成人的眼光迫使孩子选择数学或者外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促进兴趣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成人“逗孩子”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包括身体层面、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逗乐行为.从文化的角度剖析可以发现,逗乐行为中包含了民间的儿童心理学;满足了成人的权威心理和“好大人”心理需要;消解了人性中的善恶,逃脱了道德观的稽查.逗乐行为也是不公平的,它让成人感到其乐无穷,但却让孩子感觉其“涩”无比.减少、消除或者杜绝逗乐行为,成人要教育孩子大声说“不”,要自我觉察与反省,承担保护儿童的责任,从而使孩子免受被“逗”之苦,为儿童的成长护航.  相似文献   

7.
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  相似文献   

8.
神童教育从古演变到今,人们对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界定。现代心理学家及教育家一般把神童界定为:一个孩子在10岁时就表现出某一领域有着突出成绩,而这通常是只有成人才能做到的。在本文中,把神童教育界定为:神童即为超常儿童,指的是孩子在幼年时便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超乎常人,与同龄儿童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与特点。基于这一定义,应该说大部分勤奋聪敏的孩子并不能称为神童。  相似文献   

9.
教育者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来衡量和苛求他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以行者的姿态,以坚实的行为捍卫童年文化。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搭建起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告诉我们,孩子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他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对于同一领域的同一事物,不同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经验。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如何解读的,不同的成人对儿童的解读是一样的吗?  相似文献   

11.
咨询台     
佳平 《山东教育》2013,(Z3):107-108
孩子放在爷爷奶奶那里,感冒发烧时,二老总是从他们的小药箱中给孩子拿药吃。我们知道不对,也说不出道理来。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儿童用药的正确方法好吗。杨柳风你们的疑问是对的,给孩子用药,不能简单到只是将成人药量减量。也不能把孩子看做成人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体量的缩小版。儿童时期是一个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和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家庭,物质上丰富了,独生子女增多了,家庭教育更不能忽视。当今的父母在物质上给孩子的太多,在精神上给孩子的却又太少,要知道给他金钱让他挥霍、留下遗产让他继承,都不能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让自己晚年快乐。所以,与其把财产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首先培养成人,最终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3.
董旭花 《山东教育》2004,(36):34-34
如果说上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大转折点,那么升入小学对于儿童来说不亚于前者。这意味着儿童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在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任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认为,都是治病用的药,只是孩子小一些而已,减量使用就可以了。殊不知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很多药物根本不能用于儿童,如果家长把成人用药常识套用在儿童身上,或是简单地以‘按年龄折算剂量’的方式给孩子用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父母们在选药时要尽量选择专门给儿童吃的药,比如降火的药可能有很多种,应该尽量选择小儿七星茶等儿童专属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渐多,相当一部分与儿童服用成人药有关。据调查:国内90%以上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儿童服用则只能将成人剂型进行剂量折算后使用,而这种非专业的药品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孩子体质瘦弱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但更多的是后天养育不当所致。为此,法国巴黎大学坎特博士在《走进孩子的身边》一书中,专门为体弱儿童开出了3张生活“处方”。处方一:饮食。饮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要想增强他们的体质,就必须做到全面均衡营养,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也不能营养过剩,因为肥胖也是儿童健康的大敌。实践证明瘦弱儿童多有挑食、偏食和厌食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呢?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孩子做事有“长性”,是一个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的过程。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来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就意味着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孩子做事没长性,其根源多与家教存在的问题有关:一是以家长的目的代替孩子的兴趣,将成人意志强加给孩子;二是家长企图支配孩子的行动,造成孩子与家长的长期对抗;三是孩子“有长性”的事情家长视而不见,甚至是完全反对,因而不能发挥孩子自身的意志行动能力;四是批评惩罚多于鼓励肯定,孩子将…  相似文献   

18.
幼儿看到成人劳动,他也要劳动,不过,幼儿尤其是早期幼儿大多是以“劳动”为主要游戏活动的。孩子在游戏中再现成人的劳动场景,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的模拟。“劳动”是促进幼儿心智、个性及品质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家长不能仅仅将其看作“玩”,要抓住教育时机,为孩子创造热爱劳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晏红 《现代家教》2000,(10):16-17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力,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得到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导、引导、诱发及培养,才能发展成智力。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抓起。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学和艺术领域的研究者都认为:只要给儿童提供时间、有意义的环境以及与成人、同伴相互交流的机会,就能增进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幼儿阅读依赖于互动的环境和阅读内容,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引发幼儿真实、丰富的阅读反应。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家长亲自给孩子讲故事,经常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丰富的阅读反应,使孩子对一本书发生持续的反应。当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那将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