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突破学生们在解题中的思维障碍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数学解题中所遇到的思维惯性、思维教条、思维狭隘以及思维惰性等思维障碍,其次对于突破种种思维障碍,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惯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主动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数学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消解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路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常见应用题型。教师在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要思考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而打破思维惯性,提高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解题的"惯性"思维很严重,题目一拿到手,就能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又不能做到底。其主要原因是解题训练密度大,解题教学缺少方向性分析。对此,教师要让解题教学慢下来,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解决问题,权衡不同思路的利弊,以使学生合理选择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因为受到分数抽象性的制约,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错误。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尝试寻找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研以及分析学生解题的过程得知,除了学生自身不良学习习惯以外,解分数应用题出错的更多原因是教材的编排和日常强化解题训练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惯性。教师需要优化练习设计,注重画图教学,防止学生消极的思维惯性,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在数学解题时常会出现生搬硬套、主观臆测、思路单一、疏于反思等现象.本文依据实例剖析这些现象与惯性思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消除和防范惯性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负效应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指思考同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适时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起到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 ,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 .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 ,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 ,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 ,以致错解 :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 ,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 ,以致难解 .本文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1.比较、鉴别的方法比较、鉴别应用于物理解题中 ,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综合性 ,避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 ,以增强思维的辨析显微能力 .一些问题错解的产生 ,是由于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中数学特点解析1.数学的抽象程度和复杂性的提升。抽象程度的提升和复杂性的改变是学生需要面对的最突出的问题,如何从复杂的题目中抓住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对知识运用等综合能力的跃迁。初中数学机械化的解题模式已经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要想适应高中数学必须突破惯性思维,重新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立足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自身学习特点,在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沿袭原有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思维定势,这样的状态称为"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推动学生知识建构中的"正迁移",也可能会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因惯性干扰而"迷失"。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正在从经验型思维转化为理论型思维,在数学解题思维没有成熟之前,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思维障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并及时消除,那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将会面临学生越学越困难的局面.只有对学生数学解题中的思维障碍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了解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重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解题中的思维障碍进行详细地分析,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与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逻辑思维角度讲,从原因探究结果是习惯性思维也是正常的逻辑程序,但从结论中寻找原因就是反向思维.而逆推法是逆向思维的演化过程.根据已知的依据找到解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较难的题型,如果采用逆推法的解题办法去解决,问题将很容易解答出来.物理学科中不难发现,很多的创造性发明都归功于逆向思维.在使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时候,有分析和求解两个过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论述数学问题解决中解题与思维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解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解题过程同样也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夯实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策略和平台。因此,教师要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系统思维,完善认知结构;培养逆向思维,深化认知本质;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外延,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益。  相似文献   

17.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解题思维的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考化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在解题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独辟蹊径,达到准确、快速解答的目的 ,必须运用正确的解题思维,掌握思维技巧。因此,在高考化学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的形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思维的变化和发展,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方便快捷的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构造法解题,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思维得以培养,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一般都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方法上,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完全忽视了学习语文的潜在乐趣。对于高中生来说,日常刷题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了惯性思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会套用习题中的解题模板,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25):79-80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多种多样,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解题转化思维,将很难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影响到数学解题的效率。因此,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转化思维并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来解答数学问题。文章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转化思维展开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