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限概念是由于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出来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求圆面积的方法(即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上的运用.由于极限法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借助极限法,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形认识曲线形,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准确,故极限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邹峰 《数学教学》2009,(3):35-36
极限思想作为一种从有限认识无限的数学思想,不仅在降低某类问题的解题难度、寻找解题思路、探索发现新结论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极限概念是由于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出来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曾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求圆面积的方法即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上的运用.由于极限法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借助极限法,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形认识曲线形,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准确,对提高辩证的逻辑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故极限法在实际中着广泛的应用.深刻理解极限的定义,正确应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定义、运算法则缺乏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因而经常会犯错误.下面就谈谈处理…  相似文献   

4.
极限法是微积分的基本方法。本文从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论述极限法的三个认识功能: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认识精确、从量变认识质变、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正>"极限化"是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之一,是"有限与无限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有限与无限相比,有限显得具体,无限显得抽象,对有限的研究往往先于对无限的研究;反之,当积累了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之后,可以将有限问题转化成无限问题来解决.这种无限化有限、有限化无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就是极限化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探明问题的解决方向,轻松得到问  相似文献   

6.
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极限思想在现代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借助极限,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无限,从"变"认识"不变",从直线形认识曲线形,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准确.极限思想渗透在物理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物理概念,通过引入极限思想,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例如瞬时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  相似文献   

7.
极限概念是对客观世界运动过程进行定量描述,极限法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极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变与不变、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以及否定与肯定的对立统一。理解极限的哲学思想和极限方法是把握和理解极限理论的前提,是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用以描述某个无限变化过程的终极状态,是其他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极限也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渗透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9.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用以描述某个无限变化过程的终极状态,是其他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极限也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渗透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光灿 《考试周刊》2013,(57):63-64
化归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解题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把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化归为直观问题"、"把陌生的问题化归熟悉问题"、"把无限的问题化归为有限问题"四个方面介绍如何应用化归思想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文艺创作是描述人性的历史变化和发展的,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对立统一的人性,其内在精神一般呈现为人文情怀与社会理性对立统一的个性形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审美理想的内涵已经成为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歌颂人道主义美、人性美,鞭挞异化现象,在我国当代文艺中已经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12.
《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体现了炎帝时代的整体思维;天下和平是炎帝时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仁与义成为炎帝时代调节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成为炎帝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中无不蕴含着各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利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分析研究问题,在动与静、局部与整体、高维与低维、以及数与形之间相互转化,探寻有利的一面,寻求问题的突破口,顺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从哲学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哲学根本规律入手,分析事物的矛盾,认清方法和特点,并且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江泽民同志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思维是遵循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 ,建构用经验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不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 ,从直观的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径直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经验逻辑是通过经验思维组织经验逻辑形式而建构起来的思维成果之意义的结构。经验逻辑形式是经验思维成果之意义结构的一般模式 ;包括经验概念、经验命题、经验推理、经验论证等。经验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运用自然语言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经验思维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它的历史功绩应充分肯定 ,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卓越的自发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家。他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自发的但又十分明确的辩证法思想,他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中觉察到了对立面的统一,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并且由之窥测到一切运动变化来源于对立面的斗争,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周啸虹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二元对立特色,异于抑恶扬善的传统道德小说,体现出其在离乱时代中以二元对立明道、定分的企图。其二元对立的书写范式,塑造出在传统思想资源中寻找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姿态和方式,而当对立格局无法继续包容紧张与裂痕时,遂在对立格局中进行若干转化,重新达到二元世界的结构性平衡。  相似文献   

18.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国后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从十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需要处理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这十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美学思想,即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普及与提高的对立统一、歌颂与暴露的对立统一、文艺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这不仅具有哲学与美学的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什么,章抛开传统的理念,从哲学的角度以及数学极限的角度出发,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育评价的深层诠释,揭示了教育评价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