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振军 《传媒》2002,(3):35-37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它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2.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它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主要表现样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4.
孙愈中 《新闻记者》2005,(10):34-35
“有偿新闻”也叫“软广告”,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中上镜头、占版面、出声音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自己做宣传,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的行为。如今,由于媒体对“有偿新闻”的把关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5.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专版的“出新”,主要是指专版稿件的快捷、新鲜、独特和抓人。除了报道内容上的“新”,报道的角度和形式上也要新,要有打破常规的写法,创造出一些过去没有或不常有的新形式。那么,专版“新”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大众安排讨论话题,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进入公众议题,影响公众原有的思想和观点。议题设置可以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它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什么问题,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运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三峡工程的“媒介议题”和“公众议题”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围绕“三峡工程”进行的媒介议程设置方式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影响和强化效果的。媒介议题设置使受众经历了对这项工程知之甚少、到十分关注、直至共同…  相似文献   

9.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罗明 《声屏世界》2009,(12):61-61
“规定动作”在体育比赛中是指所有参赛者都必须完成的动作。“借”用到新闻报道中,是指宣传领导部门根据整体需要确定的,需要各种媒体在同一时期完成的报道任务或报道题材。“规定动作”可以发挥各类媒体所长,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使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规定动作”下的传播具有范围大、覆盖密的特点,容易引起公众关注,提升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一词一时在各种媒体上蛊行起来。如:《××越来越国际化了》、《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等。其实,上述中的“国际化”这种说法是不规范的。“国际化”的同义语是“国际共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因此,今后我们再遇到上述类似说法时,可改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性”或“国际级”都市、“国际旅游都  相似文献   

13.
名、字、号     
《出版参考》2005,(12):31-31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I)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0月20~22日,“2000·中国西部论坛”在成都召开,1700多位代表、170多家海内外媒体、540多名记者齐聚成都。论坛已落下帷幕,回顾其间的新闻大战,分析都市报纸如何报道国际盛会,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所谓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普通市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然而,近年来,在广播中,不少音响报道却省略了“说”字。据说这是改革。笔者认为:这种“省略”大有商榷之处。一、省略“说”使句子残缺不全众所周知,“说”的最典型的词性是动词,《说文》: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动词词性看,“说”的近义词有:“道”“讲”“谈”“叙”等。作为动词的“说”,它有告知、告诉、说服、劝说、劝告、谈说、讲说、责备、议论、评议、谈论等含义,可谓功能不少;而在我们的人际交流中,它可谓“无处不有”、“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6.
音响在广播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广播界,对音响提出质疑几乎是不能容忍的。本论及的“无效音响”,特指那些发挥不了“音响效应”的音响,或不分场合、不看内容的“为音响而音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批评”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新闻批评” ,并不是指揭露性、监督性的报道 ,而是指像“文学批评”那样的理论范式。长期以来 ,在新闻学领域 ,一门被忽视的学科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注意 ,这就是对新闻及新闻媒体批评的研究。这一学术兴趣的出现并非偶然 ,而是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强烈反思引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即如何分析、评价新闻作品 ,如何认识和批评新闻传媒行为 ,日渐激起研究者的不断思索。没有系统的理念指导 ,或者说在缺少学说指南的氛围中 ,人们对新闻及媒体的批评只能凭藉各自的意图 ,不能不产生认识的盲区。但人们并不…  相似文献   

18.
赵庆丰 《声屏世界》2008,(11):13-14
面对百年一遇的奥运体育盛会,地方广播媒体没有放弃分享这块大“蛋糕”的机会,他们在报道策略上使出浑身解数,从节目的整体策划、设计到节目的内容、形式都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创新,其中求“同”存“异”法便是许多地方广播媒体使用的策略之一。本文中“同”指的是“同步播出”,“异”指的是“各自的特色”。也就是说,地方广播媒体在16天奥运期间的赛事报道中,  相似文献   

19.
夏朝晖 《编辑学报》2004,16(2):143-143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将“阈值”与“阀值”混用。“阈值”和“阀值”究竟是2个不同的词,还是同义词,还是压根儿没有“阀值”这个词,众说纷纭,很有必要予以澄清。《辞海》中关于“阀”和“阈”的词条如下:阀f偄 控制、开关、把持。1)机械名词,指在管道中用来控制液体或气体的部件。意为阀门、开关、把持。如截止阀、减压阀、安全阀。2 )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如军阀、财阀。3 )阀阅。大门外的左右柱,左为阀,右为阅。亦指功绩和经历。阈y敶 范围,边界,程度。1)门槛、门限,引申为边界、界阈、视阈。2 )阈浓度,用作…  相似文献   

20.
沓·叠错例:来人走后,老孟发现沙发上有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叠子百元面值的钞票。辨析:这里的“叠”应为“沓”。“沓”是个多音字,读tà时指多而重复,如纷至沓来、杂沓等;读dá时用作量词,用于指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后面通常缀以“儿”或“子”,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