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虽然我不是唐伯虎的后代,也不是齐白石的高徒,但在画画这方面,我还是颇有“造诣”的。在孩提时,床单、墙壁上常有我的“涂鸦”之作。细心的妈妈发现后,便去给我买了一大堆有关画画的书。虽然不太懂,但朦胧中我分明感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对我无尽的诱惑。稍大些,我便开始操起画笔,开始了我的“创作”。首先是临摹,虽然我常把苹果画成方形,而后又在猪头上加上两只兔子耳朵,但我却一直不放弃,执著地选择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初二的我凭着“高超”的绘画水平在学校美术界也是“泰山北斗”。我可以二三笔勾出一只鸭子,可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组…  相似文献   

2.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了,付出过,努力过,但我的稿件却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这个“铅字梦”至今未圆。每次军报发下来时,我必争着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军事记者》和《函授月报》发下来时,我都会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但每次给我的都是失望。回望一年的写作路,一  相似文献   

3.
记者梦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她常常捧着报纸给我讲一些感人“故事”,并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些“故事”都是记者写出来的。为此,我羡慕得要死,盼望着有一大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会写故事的记者。这个梦我一直做了十多年。当我从孔孟之乡入伍来到东北的小兴安岭,这个梦仍然时刻萦绕着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就自封为“见习记者”,写起稿来。连队、机关、深山哨所,都留下了我心碌的身影。有时为完成一篇稿子,竟忘记了吃饭。于是乎一份份稿件就这样带着我的梦幻,带着遐思飞往报社、电台。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可我采写的稿件如…  相似文献   

4.
刚开始尝试着写稿时,因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又随随便便地把稿子寄了出去,结果,寄出10多篇稿子竟未实现零的突破。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反映我真实想法和情感的稿件──《列兵之梦》,确实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说了出来,表达了一个列兵的梦想和追求。结果,很快就被《文学艺术报》采用了。而且,编辑老师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这说明,凝聚着我真情实感的稿子,打动了编辑。再以后,每次我写稿时,尽量带着感情去写,结果,又陆续发表了不少作品。由此,我深深地理解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吉言。写稿要凭真情感@余永春!济南  相似文献   

5.
张小雪  沙亮 《出版参考》2007,(12):11-11
鉴真大师刚刚遁人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相似文献   

6.
“压岁言”     
以前,每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妈妈总要给我压岁钱。可今年,妈妈却对这个不知延续了多少年的习俗进行了“改革”。她把给我的压岁钱改成了“压岁言”。吃完年夜饭,妈妈把我叫到身边,送给我一个非常精美的日记本。我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孩子,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你又长大了一岁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务     
意愿像和人闹着玩似的.渴望得那么迫切,实现却又令人失望。为了“距离产生魅力”的境界.我与丈夫立志两地分居。可不过两年.又向往起一地的生活。做了多少夜梦和昼梦,只以为到了那一天.便真正的幸福了.并且自以为我们的幸福观经受了生活严峻的考验。而终于调到一地的时候.却又生出无穷的烦恼.  相似文献   

8.
黑大汉     
一天早晨,妈妈带我去商店买东西,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我们拿着满意的商品走出店门时已近中午。我有点累,肚子也饿了。我们来到一家饭馆,妈妈买了两碗面。我们正吃着,走进来了一个黑大汉。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上都是灰土,身上有很多油漆,衣服敞着,脚下拖着双破布鞋,手里端着一大碗面。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不由得用手捂住鼻子。 我们赶紧吃完了面,走出饭馆。到了车站,妈妈忽然惊叫:“豆豆,我的书包呢?” “哎呀!我把它忘在饭馆了!” 我和妈妈立刻跑回饭馆,可是书包已经不在了。我再一看那黑大汉也不见了。可以看得出…  相似文献   

9.
戒烟     
我的爸爸和“烟”可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吃着饭吸 看电视吸、走路也吸,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总是有着一股刺鼻的烟味。 因为这.我和妈妈采取了好几回措施,例如:把他的烟藏起来,不给他钱,给他讲烟对人体的危害什么的,可都不管用。但在爸爸生日那天.我和妈妈终于帮他戒了烟。 那天.吃过早饭,我便和妈妈忙了起来,妈妈去买她送给爸爸的礼物,我在家里准备给爸爸的礼物,一直忙到下午。到了晚上,当爸爸和妈妈把丰盛的饭菜摆在桌上的时候, 我和妈妈拿出了礼物放到爸爸眼前。爸爸看了先是愣了一阵,然后又高兴地笑了起来,还说…  相似文献   

10.
特约专稿     
《青年记者》2006,(17):8-8
新闻人日复一日地采访、写稿、编稿,整天忙活的就是“新闻”。可很多时候,我们满纸的“新闻”.在读看来却干巴枯燥、无关痛痒,“没什么看头”。新闻该怎么写?教科书一大堆,经验一大堆。身处其中,久而久之.我们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最核心的东西丢了。赵念民先生《新闻事实的可感性要求及方法举要》,实际上剖析的就是目前我国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一大软肋。细细品味.相信会有大收获。  相似文献   

11.
《英儿》:“童话诗人”留下的风 波 曾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 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的诗句 而蜚声文坛,被称为“童话诗人”的 顾城,当他在新西兰的waiheke ls land(韦希克岛,《英儿》中被称作 “激流岛”)举起手中的利斧,残酷 地劈向自己的妻子时,那双他曾经 用来“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便 在他自己用绳索结下的死结里再也 未能睁开。 顾城杀妻自缢,由此而引发的 争论,在中国文坛和法律界掀起轩 然大波,那情景绝不亚于一场小地 震。有人愤怒地指责顾城的残忍和 灭绝人性;有人则对于一个天才诗  相似文献   

12.
那天,妈妈买了芋头,芋头是一种吃起来又香又软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可妈妈在洗芋头时遇到了困难,我听到妈妈抱怨说:“用手洗芋头痒得很,好难受,用水冲洗也没用,真是没办法。”这时正在一旁玩耍的我大声喊起来:“我有办法。”妈妈疑惑地说:“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先把芋头倒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棍使劲搅动,这样不就行了。”妈妈用了我的方法后,果然把芋头洗干净了,而且手也不痒了。妈妈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忽然妈妈又问我:“如果不知道,已经用手洗了,那怎么办呢?”我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把手放在火上烤一…  相似文献   

13.
“请报道一下李光华吧,他可是把满腔热血倾注于新闻事业的人啊!”岳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每次来长沙,都一再恳求我们,可是采写李光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和他交谈不到5分钟,电话来了,接着便是他抱歉地笑:“我又不能给你时间了。”为了“咬”住他,我坐上了李光华的采访车,一看,  相似文献   

14.
良师     
我爱书,常常与书相伴。在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胡桃夹子》、《水晶鞋》等故事。在妈妈的嘴里讲得那么生动、有趣,就像一曲曲轻柔的“摇篮曲”,使我恬静地进入了童话般的梦……到上学的时候,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日子里,书给了我人生的力量和勇气。读书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比三月里踏青、六月里喝雪水更加舒畅。它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撷取。忙忙碌碌了一天,步入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橘黄而温馨的灯光下,展开心爱的书,用心品读,陶醉于书的海洋中。不知不觉中,书的浓…  相似文献   

15.
老爸彭东海,年届40,头发稀少,自称“聪明绝顶”,挺着个啤酒胜,预示着胖坛上将升起一颗新星。老爸给我买了许多书,我将它们胡乱地放在老爸为我做的小书橱里。老爸常望着这些书说我幸福、我不能理解。于是,老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26年前,在湖北大冶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乳名叫细毛的小孩子,很爱看小人书。妈妈给他一分一分的钱,他都攒起来买了书。一次,妈妈给他3角钱,让他去30里外的栖儒桥把寄往在一个奶妈家的侄女接回来。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想,3角钱可以买两本小人书哩,他决定省下这3角钱。早上6点,他出发了,在坑坑洼…  相似文献   

16.
手边有两部《中国童话史》,作者分别是金燕玉和吴其南。都是儿童文学研究的卓有成效者,且是出生于 1945年的同龄人。这两部史著都出版于1992年,都只印了一千多册,待我有机会读到它时,又都是两年后了。 两部史著虽然是同一题材,但各人对“童话”的理解却不尽相同。金燕玉给童话下的定义是“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幻想性叙事文学”,指出“童话具有叙事性、幻想性和儿童性,这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吴其南将童话界定为“以  相似文献   

17.
1 我的教师情结话得从我爸爸那儿说起。爸爸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 ,启蒙上的是私塾 ,少学时因家境贫寒选择了师范学校。年轻时精力充沛且颇有才气的爸爸却在临毕业前“弃笔从戎” ,与“教师”的角色擦肩而过。妈妈因“家庭成份不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怀着一个失落的梦上山下乡成了知青。山青水秀却极度贫穷和落后的山村接纳了妈妈 ,她成了那里唯一的老师。我也出生在那里 ,从小就和妈妈的“大”学生一起坐在课堂里。在我年幼的心灵里 ,我觉得讲台上的妈妈神秘而伟大。或许 ,我的教师情结就起缘于那清溪翠竹环绕的小村。1989年…  相似文献   

18.
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的时候,寺里的住持让他做行脚僧,就是干外出化缘的活。这几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看到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做什么?”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位持一听就明白了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9.
我的妈妈是一名音乐教师。每天我们家的屋子里都飘荡着妈妈的歌声。早晨,妈妈一边哼“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边做饭;中午,妈妈利用休息的时间教我和姐姐唱歌;晚上,妈妈拍打着我,轻轻地哼着:“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哄我入睡。妈妈爱唱歌,更爱自己的学生。课堂上,妈妈一边熟练弹着风琴,一边随着琴声教我们唱歌。她那一双明亮的眼睛,时而看着琴谱,时而深情地注视着学生,谁唱得不好,妈妈就停下弹琴的手,给他讲歌词表达的意思,教学生唱出感情来。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一名男生,非常调皮,把《国歌》中的歌词:“把我…  相似文献   

20.
近视的苦恼     
我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是,我的眼睛却偏偏过早地近视了。医生说是假性近视,可以治好。妈妈整天让我做眼力保健操,我却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因此,我的视力慢慢地越变越坏。那次,我正在大街上走。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没有呀,后边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又往前走。突然,一个人在我的背上拍了一下。“唉,原来是你呀。”我说,“吓了我一跳。”“我叫你好几声,你向后看时看到了我,为什么你不理睬呢?”她问我。“我、我……”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谁让我这双不争气的眼近视了呢。还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