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首届“海伦·斯诺新闻奖”评选近日在西安揭晓,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副总编辑马珂撰写的长篇报道“走在克林顿前面的人”等三件作品获一等奖。美国海伦·斯诺家族一行五人专程赶到西安出席颁奖典礼。该奖由陕西建功集团赞助,每两年评一次,奖励那些为弘扬斯诺精神.传播中美友谊以及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事变前两个多月即通过采访张学良向外界最早报道西安事变的成因,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笔名尼姆·威尔斯(Nym Wales),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1936年夏,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访问,促成了海伦的第一次陕西之行。这年9月初的一天,留在北平的海伦收到红军信使转来的斯诺的密信,斯诺让她速到陕北共同考察这块红色“新大陆”。海…  相似文献   

3.
“七·一”前夕,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总工会和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辽宁省第五届“五·一劳动新闻奖”评选揭晓,颁奖仪式在沈阳举行。辽宁省第五届“五·一劳动新闻奖”共评选出获奖作品33篇,其中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人们推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由于埃德加·斯诺这颗新闻之星太耀眼了,使得同是名记者的斯诺夫人相形减色,不大为人注意。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美国作家,新闻记者,笔名尼姆·威尔士(Nym Wales),著有《中国共产党人:老兵传略》、《七十年代西行漫记》等,1991年9月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首次“理解与友谊国际文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著名新闻记者、美国报业协会创始人赫沃特·布朗(1888—1939)的名字命名的“赫沃特·布朗新闻奖”,是美国报业协会于1941年设立的。它是为了表彰那些在揭露社会矛盾以及其他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报纸、新闻社,新闻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的。例如,《华盛顿邮报》的卡尔·伯斯顿和波布·沃特瓦特,就以揭露“水门事件”的细节而获  相似文献   

6.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7年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31年8月海伦·斯诺从西雅图搭“林肯总统号”邮轮到上海,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秘书,邂逅埃德加·斯诺,并于1932年末结为伉俪。1933年春,斯诺夫妇来到北平安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其间,他们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很多青年学生常到他们家聚会和议论时政,曾多次帮助进步人士避难。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回来,  相似文献   

7.
海伦·斯诺接近90高龄时,在美国东海岸康涅狄格州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在世界上许多人为追逐金钱而生存的时候,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辞世之时,在国外没有一分钱存款;作为科学家的居里夫人拒绝一切金钱馈赠和任何荣誉勋章,坦然地回归自然;作为一位写了42本著作的作家,海伦·斯诺则更是身无分文,静静地躺在养老院里去世。 海伦·斯诺是世界上最清贫的作家。1940年,她丈夫斯诺因报道皖南事变被蒋介石驱逐出境,她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一格言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用这句话来描述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美国记者和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即使在他们离异多年之后,埃德加·斯诺依然坦率地写道:“在亚洲生活的八年间,她是我忠诚的合作者、伴侣和评论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他在1936年夏天访问陕北苏区后所写的震动世界的名著,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拥有包括一批珍贵照片在内的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西行的极力鼓动者  相似文献   

9.
美国友好人士、名记者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曾于1935—36年在北京亲身经历“一二·九学生运动”,她在1984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年月》一书中,对这次历史性的事件作了详细的回顾,如实地描述了运动当时和前后的情景和有关的人物,明确地反映了运动的深刻意义,特别关于当时斯诺夫妇对我国革命的亲切支持,以及有关新闻界的动态记述得仔细和生动,是一个难得的历史记录。值此“一二·九运动”五十一周年纪念,特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永远闪烁的红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发表《西行漫记》的第50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三S研究会及各新闻单位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李先念、陈云、聂荣臻等老同志担任了纪念委员会荣誉委员。本刊特请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安危同志与海伦·斯诺联系,这位80高龄的老人在美国到安危的电话后,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只有她才能写出来的纪念文章。安危曾于1986年在海伦·斯诺身边工作一年,对斯诺和海伦颇有研究,所写《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一文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情况。本刊将这两篇文章一并发表,纪念名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宁丽君获“双奖”的启示李世声不久前,“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在外出采访的公共汽车上,与该报记者刘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9名抢劫旅客钱财的歹徒英勇搏斗,因而又获得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与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表彰和奖励,并荣获“中...  相似文献   

12.
布朗新闻奖     
布朗新闻奖是由美国报业协会设立的区域性新闻奖,以纪念该协会创办人赫沃特·布朗(1888—1939)。这一新闻奖主要用于表彰那些在揭露社会黑暗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受奖人限于美国及邻近地区,加拿大、波多黎各  相似文献   

13.
在海伦·斯诺八十寿辰、访问延安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展览馆举办的《海伦·斯诺在中国》展览与观众见面了。 7月10日开展一个多月来,参观者已逾两万五千余人次。173件实物和数百幅照片图  相似文献   

14.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一文(载《新闻战线》1980年第一、三、四期)中说,中国今天几乎没有“写作心理学”的研究。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在一切艺术领域”没有产生象《战争与和平》那样“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杰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姑且不论她对中国现代何以缺少传世之作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是她指出  相似文献   

15.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8,(1):107-107
怎么也没料到,退休十载、年近“古稀”的老汉我,写了一篇小言论,题为《可否“厂误公开”》,投给长庆石油报,发表后(文章署名:天光)竟连获三个奖,先被中国企业报协会、长庆石油勘探局新闻中心联合评为2006年度长庆百优新闻奖,后又被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再后又被评为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7月3O日下午,在西安举行了“陕西省首届‘新大陆’新闻奖颁奖大会”,分别奖励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及社科期刊优秀编辑。据主持会议的省记协主席张光介绍,近年来陕西省的新闻奖励基金已达15o万元,除省政府出资的SO万元外,另外IOO万元分别是由陕西咸阳5O5集团和西安新大陆集团公司出资的。505集团公司总裁来辉武早在1993年就慷慨出资SO万元设立了陕西‘下OS’新闻奖奖励基金.几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新闻工作,对陕西新闻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3月出资SO万元基金设立“新大陆新闻奖”的西安新大陆…  相似文献   

17.
一幢一七五二年建造的旧式木质小农舍掩映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麦迪逊小镇的绿树丛中,那里濒临大西洋海岸,草木繁茂,气候宜人。三十八年来,一位“希腊女神般”美丽的妇女独居在此,埋头写作,笔不辍耕。她,就是陪伴埃德加·斯诺度过在中国的难忘岁月,在一九三七年只身奔赴延安采访的杰出女性,《续西行漫记》的作者海伦·福斯特·斯  相似文献   

18.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写出了《西行漫记》一书,成为第一个突破国民党封锁采访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斯诺当时是怎样去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的译者曾写信向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了解。1983年6月,她寄来《斯诺是怎样去陕北的》一文,记叙了当时我地下党协助斯诺访问的一些情况。现将这篇译文刊登于后,文中所述史实,没有核对,个别地方作了删节,仅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料》2005,(3):38-40
1991年5月美国华美协进会为张学良九十寿诞举行祝寿宴,张学良的亲属、老部下和尊崇他的老朋友,纷纷赶到纽约参加这次寿宴。已经年迈的海伦·福斯特·斯诺闻讯,在5月29日写了一封贺信,派人送给张学良将军,回顾往事,重叙旧谊,并且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试图冒险去延安,信中还讲到相关的其他一些趣事。同年8月16日,海伦·斯诺与王福时通信时,把这封信的复印件寄给了他。这两封信是王福时先生最近提供的,由我译成中文。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年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王保民 《新闻窗》2005,(3):8-10
2005年5月15日,第20届(2004年度)贵州新闻奖评选揭晓,这标志着由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省新闻学会主办的贵州新闻奖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1985年12月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换届,同时省新闻学会宣告成立,在制订省新闻“两会”工作计划的时候,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评选贵州新闻奖(当时名为贵州好新闻奖),根据计划安排,1986年3月第一届(1985年度)贵州新闻奖评选拉开序幕,此后一年一度的贵州新闻奖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