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影响到农村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居民转移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制度,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然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财政转移性支出有着明显的城市偏向,不仅没能实现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反而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有: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少且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不公平的筹资方式和分级负担的财政制度;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财政转移性支出应通过增加农村的财政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等途径实现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处理好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保障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农村、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方面,而过于强调公平化又无法实现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影响了社会保障统筹的效率,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公平与效率这两个基本要素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力求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合理和高效益,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安全,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强国、富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农民问题由来已久,而在农民的所有问题当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进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整个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所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及农村扶贫开发等。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把粮食生产放在基础产业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用科学发展指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恭城近二十年来生态经济的发展,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对恭城县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农业生态旅游四方面进行了调查,说明了该县是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者,并对其发展生态经济的成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现代化一般要求和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确定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战略任务,第一,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完成传统农业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农村经济改革由浅层改革向深层改革措施,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第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化,实现城镇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福利事业事关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重点分析指出了残疾人福利政策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残疾人发展观扭曲、价值观畸形;法规政策不健全、可操作性差;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政策体系、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低下。通过问题的梳理,以期维护好、实现好残疾人权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的现实选择,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深化改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制订政策和规划,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陕西农村经济要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为基础,合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尤其要使农业经济结构合理化;实现“两个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贵州农村与发达地区农村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重点和难点,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素质等。因此,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重点镇应该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通过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扶持,将其建设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地,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通过单位福利保障实现"单位全覆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保障经历了从"建制扩面"向"广覆盖"与"双覆盖"的转变;"十八大"将"全覆盖"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首要方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既指制度全面覆盖,也指人数全民覆盖(即应保人口的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反映了普遍主义福利思想,折射出政府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施政理念。要坚持"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制度全覆盖带动人口全覆盖,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为突破口,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全覆盖为重点,逐步完善全覆盖的补充性社会保障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进程。目前,应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全覆盖计划,做好社会保障全覆盖政策的顶层设计,尽快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信息联网,理顺全覆盖网络,并避免全覆盖陷阱。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现到以人为本发展观;从唯经济发展观到社会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着眼于制度建设。农业制度建设应以市场为基础,强调政府的组织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从而构建以基本经营制度、市场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为总体框架的农业制度建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进行法理分析,同时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的标志,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追求的目标,所体现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加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体现农村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长期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和科学地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作用问题、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