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归纳为四个时期,即德川时代是日本科学技术的孕育期(1603—1867),明治时代至二战前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期(1868—1945),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与发展期(1945—1979),八十年代后是日本国家的创新系统的调整与完善期(1980-)。上篇分析了二战前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情况;本篇主要分析二战后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之创新体系的演化对于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英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工业革命—19世纪末、19世纪末到二战前,以及二战后至今。在这三个时间段中,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文中分别就这三个阶段,分析了英国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及其建设的影响,以及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十八、十九世纪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晚清政府时期(1860-1911);第三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第四阶段为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第五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至今(1978-)。本文分别就这五个阶段,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本文上篇主要分析了前三个阶段,即从十八、十九世纪到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十八、十九世纪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晚清政府时期(1860-1911),第三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第四阶段为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8),第五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1978-)。本文分别就这五个阶段,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定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其中,本文下篇主要分析了后两个阶段,即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现今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代印度建国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两个时间段,即独立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1-)。在这两个时间段,印度的国家创新系统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分别就这两个阶段,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定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其中,本文上篇主要分析了当代印度独立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基于日本经验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以来,随着40多年发展环境的变化,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不断调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了二战后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三个重要阶段,总结了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变化与整个创新体系的特征,以期为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分析了当代印度建国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以及九十年代初期至今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1-)。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印度的国家创新系统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分别就这两个阶段分析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定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本文下篇主要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创新系统视角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和回顾了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确定了我国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应用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科学基金工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王霞 《科教文汇》2007,(7S):169-169
1904年至1908年是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从事专业创作的前期。1905年,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以《我是猫》为起点,夏目漱石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凭着冷彻的头脑和犀利的笔触,向日本反动统治阶级勇猛地开战,为日本近代文学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角分析表明,中国创新范式的发展和转变直接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科技人才评价理念.中国的创新范式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科技人才评价划分为探索期(1949年至1976年)、起步期(1977年至1994年)、发展推进期(1995年至2005年)、创新突破期(2006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评价政策及其侧重点.在创新范式转型中,国家(政府)、科技人才和产业界等不同主体分别从制度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和技术创新层面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转向,同时公众参与和监督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转向.最后,从优化评价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国际对话及与国内实践应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同行评价专家数据库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科技人才评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As a backgrou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indust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 The parrticular nature of Japanese development, if any, sh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from the start of industrialization by the Meiji Gover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pursued as an integrated process from the outset, including important facets such as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indigenous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mercialization, and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and products.The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a natural consequence of the effort of late-coming Japanese industry and the government to catch up with the already highly developed industries abroad. However, the world-wide trend after World War II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o take place on an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require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is favoured the break-through of Japanese industries, especially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high growth in the 1960s.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Meiji Era.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industry in the post-war perio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which supported development and new innovations in the 1980s are describ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a broad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for innova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private sector have been the two major activities which worked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present state of Japanes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介入科技活动。为了有效地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管理,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战略需求设立了不同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分二战结束到冷战前、冷战期间、新经济转型期间和新世纪以来等4个阶段,对不同时期美国政府设立的典型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推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战之后的日本,以技术引进促进自主研发,在短短二十几年之中迅速赶超了英美。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改进了在明治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产官学联合一体的技术引进体系。在引进过程当中,无论是对技术的筛选、技术与企业的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后续研发、人才培养方面,严密的产官学联合体制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战之后的日本,以技术引进促进自主研发,在短短二十几年之中迅速赶超了英美。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改进了在明治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产官学联合一体的技术引进体系。在引进过程当中,无论是对技术的筛选、技术与企业的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后续研发、人才培养方面,严密的产官学联合体制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伟 《科教文汇》2012,(18):204-205
二战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日本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日本之所以崛起,与美国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讲述美国对战后日本起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四个时间段进行考察,即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以及90年代至今。在这四个时间段中,韩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中分别就这四个阶段,分析了韩国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使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定义的专利发明人和所有人信息,建立了一个3×3的分析矩阵,依此识别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实现模式。基于该分析框架,以德国、日本和韩国1980至2009年数据为例,分析典型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模式,并特别分析了中国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促进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