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同时使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一、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的目标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爱上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我们要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铁秀梅 《甘肃教育》2013,(20):79-79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与之相对应的高科技人才.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麻木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必须不断变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  相似文献   

7.
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强调情境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地体验学习,自我反思,形成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不断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环节:设定目标、体验情境、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以情境为纽带,以问题为过渡,以说理、反思为核心,以师生互动贯穿始终,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初中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设定课程内容的生活情境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主张“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评价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相似文献   

9.
对于"再学工农兵"问题,网上的言论褒贬不一,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到生活中去学习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也身体力行地推行过他的教育理论.如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就脱下身上的西服,和学生们一起到田地里去劳作.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南泥湾精神".他甚至教导学生们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述,阅读是生活的体验,写作又是生活的展示与延伸。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就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丰富有趣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包括生活中的内容,让数学教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说,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生活语文,就是从生命认识论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从“生命意义”和“生成论”的意义上来把握语文教学,将学生学习语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杨锐琴 《宁夏教育》2013,(10):47-47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不错,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从小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在教学时就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相似文献   

15.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6.
王雷 《师道》2002,(10):22-23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陶行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降格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交往被异华。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因为其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所以也要将生活经验与文本发生联系。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活课堂,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生活性。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实施,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的必然趋势。我现结合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与作文三个方面论述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学生恢复对数学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内涵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就需要每个小学数学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数学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一、"生活即教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数  相似文献   

20.
刘霄 《课外阅读》2011,(2):207-207
《语文课程标准》说“没有,上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里的“生活”不仅是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更是广阔的社会,是奔涌的时代潮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中,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汇入世纪潮流,借助生活来激活教材,活跃课堂,深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