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收集、存储、转递,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完成以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发展到了信息网络化管理阶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从以纸质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转变,从以"管档案"为主向以"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时刻充满了不安全因素与危险隐患,致使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就目前网络环境下如何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进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关于记忆的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从档案形成者角度提出的“原始信息档案化”,从电子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两个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4.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其管理、研究和建设将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促使档案管理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信息服务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言之,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即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工作中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的新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其核心和目标是发展档案业务,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雯 《陕西档案》2010,(6):27-28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言之,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9.
正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它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2012,(7):71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于2007年成立,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是集中保存、管理苏州工业园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利用档案的服务中心,201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馆"。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以建成国家一流档案馆为目标,以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工作为特色,档案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园区特色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全面、系统的发展之路。园区档案大厦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有其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将改变纸质档案的搜集方式、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发挥信息资源的优越性,促进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根本转变。但目前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以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言之,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  相似文献   

14.
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是指"在档案建设、管理、开发、利用等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究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电子办公环境下实现文书档案的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紧迫性 1.1 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1.2 形势发展的需求.进入信息社会化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酝酿和进行必将摆在首位.要实现油田企业档案馆馆藏的数百万卷(件)档案资料的信息共享,首先就是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体制外档案的代保管主要有三种形式:事业组织的代保管、商业组织的代保管、民间组织的代保管,三者之间构成“互动——竞争”的关系.通过这三种代保管形式对体制外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管理,有助于推进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梦珂 《兰台内外》2024,(12):43-45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行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转变与改革创新。在此背景下,形成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主、纸质档案管理为辅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时代电子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各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从思想建设、管理体系、干部队伍、信息化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准现存问题,探索可行性解决方案,一起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工作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化是以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资源为对象,以档案工作为依托,按照信息社会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现代化管理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档案管理专门软件的开发、利用和升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而体育  相似文献   

19.
张礼薇 《兰台世界》2007,(8S):40-40
救助管理档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正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收集、存储、转递,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转变。完成以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救助管理档案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本文就救助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霄  苑跃 《四川档案》2014,(4):55-56
<正>四川省气象档案馆是以保管气象记录档案为主的专业档案馆,2000年经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档案局考核,被确认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近年来通过保管体制调整、大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目录管理系统、配置防火防盗和温湿调控设施设备,夯实了档案管理基础,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然而面对"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的新形势、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气象观测中原生电子文件的海量生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