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家拳以佛道两家理论渗透融合为基础,以丹道、经络、阴阳为本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拳术的特殊的训练理念、习练方法、技击技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深邃精微和独特性。但是在现有的武术竞技体制下日渐势微,逐步退化,挖掘、整理、继承、大力扶持和发展内家拳术已成为武术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武术内家拳与道教同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家拳拳理的核心思想即道教的"道"的核心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练或研究内家拳,最重要的目的是修身养性,领悟经典传承。道教内丹之学,源远流长,其养生观是一个注重有机整体的体系,是科学的养生观;内家拳的拳理体现出许多道教内丹养生思想的生命观和修持观,其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名家信箱     
中学生阿志宏通过E-mail问: 《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想通过“名家信箱”栏目向崔仲三老师询问一个问题,恳请指点。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同时也喜欢散打,请问外家拳能否跟内家拳同时习练?如果能同时练习,应先练哪一个?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望老师能给予详细  相似文献   

6.
心意拳功理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华 《体育学刊》2003,10(4):77-79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它还总括了诸多拳派养生与技击的要义。  相似文献   

7.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8.
彭程 《武当》2008,(2):6-9
缠闭门简介 缠闭门,又叫化门,为峨眉八大门(洪、会、字、化、杜、岳、僧、赵)之一。缠闭门自祖师杨德三传承至今,已达三百余年。清雍正年间,国家虽已基本稳定,但满汉民族矛盾犹存,不少汉族义士纷纷反清复明,杨德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杨德三自幼饱读诗书,兼习少林拳功,闻武当内家拳神奇玄奥,遂拜武当高道习练内家拳剑。尽管从习多年,但因根基少林,仍未得内家拳之梗概。  相似文献   

9.
胡伟容 《武当》2005,(9):15-16
太极拳是内家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如何加强意识的修炼、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习练太极拳,“意”是很重要的。故前人有“凡此皆是意”之说,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相似文献   

10.
陈钰骅 《武当》2000,(11):8-9
笔者自幼痴迷武术,12岁时有幸师从武林泰斗万籁声老师及其他内家拳名家习练武术。三十余年来,笔者苦练不辍,自恃颇有成就。可是,遇身高力大者,仍不能敌。是自己功力不济?难道几十年就练不出好身手,问题何在?  相似文献   

11.
静磨剑 《中华武术》2000,(11):22-22
内家拳有“五行”之说,尤其形意拳更是对“五行”说推崇备至。一般流行的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其实笔者以为这些都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如此“五行”说不知毒害了多少形意拳修炼者,他们按五行生克理论来打五行拳,机械呆板,在激烈的实战中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教训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12.
真实存在的少林寺的习武,在清代已经偃旗息鼓;清代甚嚣尘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因需要必然习武,天地会所习当然是“少林武术”;天地会无处不在,所以是“天下功夫出少林”;明末真实的内家拳早已失传,清代的少林与内家之争,实则是天地会与清王朝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蒋兴材 《武当》2007,(1):8-9
内家拳在明朝嘉靖至清朝末年是中华武术的知名拳种,盛行于浙东一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湮没在民间。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非常重视。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5.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7,(3):1-1
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当内家拳法,探索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武术做为特殊项目进入奥运会,经研究决定,拟于2007年10月18—22日在武当山召开“2007年武当内家拳发展战略论坛暨第六届武当拳功理法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严翰秀 《武当》2011,(1):31-33
一、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繁荣时期的变异——内家拳法的产生为了说明中国内家拳的产生和存在,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据中国武术权  相似文献   

18.
李滨 《武当》2010,(6):31-34
中国武术内家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强身健体与防卫御侮的光辉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瑰宝。武当内家拳法,是我国武术理论体系发展最完整,行功施行最简易,最能体现道禅儒三教用武思想的大义内涵。武当山是“中国武术内家拳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李亭全 《武当》2009,(12):18-18
沾连随粘是习练内家拳,特别是习练太极拳者最基本,也最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人们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沾连随粘是太极推手中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习练太极拳者在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张如安 《精武》2009,(2):27-29
虽然说四明内家拳已成为全国性武术比赛的一个项目,被众多武学专家力挺,被国内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和支持,但是对四明内家拳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却还处在一个拓荒阶段。如何使四明内家拳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使之更具有持久发展性和学术价值,实现哲理上的升华和突破,是摆在夏宝峰与四明内家拳分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极为赞同夏宝峰的一个说法,即弘扬中华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进行的事业。我也相信夏宝峰先生有勇气去运用好自己的理智,并具备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的能力,因为对四明内家拳的发扬光大,是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