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专业对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阅读一本书、某些章节,或一篇文章。假设问题共同讨论;指定题目,每人写一篇随笔。相互评论。找出共同的观点和闪光点;聚焦某个教育主题展开讨论,表达看法,分享意见,相互学习;共同讨论特定主题的教育活动,合作完成方案,轮流尝试实践。共享经验等教研活动都是以对话为主要载体进行的专业活动。对话让教师充分表达、传递、叙述、阐释。并且倾听、理解、思考、回应。简单的只言片语,感性的细节描述。几个延伸的问题,不同的解决路径……体现了幼儿教师作为反思者、研究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努力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伯姆、华特士和狄尔泰的思想中可以深刻领悟到对话教学的生命意蕴.在对话教学的实践中,要以生命意蕴为指引,制定对话教学目标;以生命意蕴为准则,优化对话教学内容;以生命意蕴为指导,创设对话教学场境;以生命意蕴为标准,完善对话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杨璐 《时代教育》2010,(8):87-87
对话是人类生存亘古久远的话题。在当代社会,对话不仅仅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载维·伯姆认为它还是探索人类思维作用方式的途径。对话可以暴露人类深层的意识结构,人们通过对话悬置自己的思维就能够做到搁置己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最终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师道》2013,(2):36-38
前不久,深圳市丽湖中学举办了一场“教师(校长)发展现场对话”。对话活动中,百余名教师、校长齐聚一堂,围绕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新书《教育现场对话①教师发展的阿基米德点》和《教育现场对话②品牌学校是这样建成的》中的精彩案例,进行了一次次激荡智慧、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对话中的精彩观点引起了大家深入思考教育问题的热情,现展示出来,以期引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5.
对话,作为一种交际性的行为,是人类的本体性活动,自古以来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对话理论是原苏联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20世纪30到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文艺理论,是巴赫金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刨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对世界文化交流、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6.
禅宗公案是禅宗与中国佛教其他派系差异性的最突出体现,其采用的对话言说方式更是其独特性最佳外显。禅宗公案的对话是中国对话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西方的对话相较却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禅宗公案对话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与戴维.伯姆所倡导的对话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一书中阐述了其对话理论。他认为,课堂对话的实质,是师生在教学中找到交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推动彼此思想向前迈进。在对话中,师生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充分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使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激荡、交融,真理脱颖而出。对话既是对于教育  相似文献   

8.
运用“对话—讨论”式教学法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话-讨论”式教学法为改善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话,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要抓住谈论、问答、辩论、记分这几个具体环节,去促使“生肄-解惑”这一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高媛媛 《教育导刊》2006,(11):47-47
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提倡教师与幼儿交往时要遵循民主、平等、对话的原则,这些观念已被大家熟悉、认可并接受。殊不知,在对话中我们仍然有一种对话方式不可忽视,那就是潜对话。潜对话,顾名思义是指没有通过口头而是通过文本从而借助心灵进行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从总的目的和价值出发,潜对话与一般对话没有任何区别,但就其所指的对象而言,潜对话一般没有任何具体对象,它可能是某种意识、某种观念或者一段历史,而代表这种历史或观念的有可能是语境中的自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观察到不是每名幼儿都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在幼儿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深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具有共鸣、困惑或分歧的问题为话题,以反思或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为路径,以厘清问题的思路、认识或缩小分歧为目的的言语活动。阅读教学深度对话的基本条件有:民主、尊重、协作,倾听、表达、应对,质疑、探究、批判。阅读教学深度对话要有问题讨论、比较辨析、话题辩论等情境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引领课堂对话走向深度。阅读教学深度对话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强势主宰课堂现状,将角色定位为对话情景的创设者、对话支架的搭建者、深度对话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创新教育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 ,语文创新教育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是到底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还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为此 ,我们就有关问题听取了身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老师的意见 ,其中不乏很有见地的观点。现将江苏省青语会副理事长严华银、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两位老师就这个问题的对话发表于此 ,欢迎各位有兴趣的年轻老师踊跃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石圣中 《成才之路》2009,(12):10-11
对话,是由教师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话题,然后由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看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对话中。有时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有时交换看法。以理服人;有时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对话式教学,昭示着民主、平等,凸现着创造、生成。张扬着个性、人性。现代教学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和谐的教学。在品德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日益得到重视。教师应在学生跑题时引一引,搁浅时推一推,当好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就品德课对话式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教育。对话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师生交流、情感的融合,与现代教育观念相符合,随着课改的深入,对话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话、独白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交际活动最根本的方式。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缺乏对话的。我们教育者经常口头上说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但具体做起来大都表现为对学生的不屑一顾或单方面地把我们的设想和相关内容强加于学生。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反思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话式教育,它作为当代西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而观念难以通过灌输的形式或知识的积累自然形成。观念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呈现与学生认知结构相配合的新信息,学生主动完成的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改造的过程。对话在培养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表征、思维方法、价值观等化学观念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教育在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根据哲学家丁·布伯的看法,可以看出那是因为许多教育行为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批评、命令或训诫,缺少平等对话的成分。近年来,笔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对话,是一种基于教育哲学语境的教育原则或教育精神,强调对话主体平等前提下的心灵敞亮、自由沟通和互动交流。像这样体裁的文章,一般是教育专业论文。但杨甜子作为一名社会媒体记者,却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说清楚了一所普通小学里发生的"对话"故事。其一,作者用"现场实录"来介绍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过程包含若干重要信息:学生有思考时间和空间、不给出标准答案、质疑、教师作为主持人"退到教室一角"等等。这些,正是构成对话课堂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对话”就与之相约,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一起。孔子“私学”的主导形式就是一种“对话”模式: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尊卑和话语霸权,只有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和情感交流。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定位,忽视“关怀生命”的教育本质,教育对话也逐渐丧失了生存土壤,忽视对话、假对话、低效对话以及少数人对话多数人当观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关怀生命”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确认,使“对话”上升为新课改的主流话语,教育对话模型正在生长。我们讨论的“对话”,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情境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而观念难以通过灌输的形式或知识的积累自然形成.观念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呈现与学生认知结构相配合的新信息,学生主动完成的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改造的过程.对话在培养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表征、思维方法、价值观等化学观念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下面谈谈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