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氛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班级氛围是指班级环境中能够给人某种强烈的精神感受的气氛和情调近几年来,“氛围”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班集体建设中也成了大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人曾问我什么叫“班级氛围”,一下子真的使我语塞。氛围”指的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读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这种解释一下使我有了新的体会:“氛围”和“环境”是难以分割的,“周围的”这三个字不就是指“实体环境”吗?离开了“周围的”环境,“氛围”气氛和情调)何以存在?因此,我们谈班级氛围,也就不能不谈班级环境。我在《班集体激励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  相似文献   

2.
赵忠心 《家教指南》2004,(12):24-26
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结束了。赛场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激烈竞赛的场面,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喜悦和与金牌失之交臂的懊丧,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消失。亿万观众为获得金牌的幸运儿欢呼雀跃,更为那与金牌只有一步之遥而失之交臂的“倒霉蛋”扼腕叹息。在欢呼叹息之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提到一个词汇:“心理素质”。其实,奥运赛场上无弱兵。凡是有资格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一般都不是无能之辈。“没有金刚钻儿”,谁敢揽奥运比赛这个“磁器活儿”?奥运赛场上的胜败,当然是实力较量的结果。但是,奥运赛场是最为重大的国际体育运动比赛…  相似文献   

3.
程虹  白洁  杨绮 《考试周刊》2008,(24):174-175
观众是体育比赛中不可或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以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为对象,研究了观众与运动员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现场观众对运动员的表现发挥产生着巨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体育观众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众缺乏对体育运动项目基本常识的了解,公共素质还有待提高.解决方法包括靠学习和借鉴国外体育观众的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加强我国体育观众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提高赛事质量.提高观众的素质是构建和谐赛场的第一步,构建了和谐的赛场,方能实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课堂中的情调与气氛。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三化”。一、激情调控适度化。教学中的激情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它是创设良好...  相似文献   

5.
教学艺术氛围是指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语文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构成教学艺术氛围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其中教学内容起着定向的作用,决定教学氛围的基本性质和情调.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清新优美的情调.“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氛围,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一种亲切愉悦的特殊气氛所影响和感染。这  相似文献   

7.
培洋 《山东教育》2010,(1):113-113
我始终记得荷兰乒乓球老将梯米娜。.认识她是在世乒赛,原因有两点:她的年龄大与在赛场上的表现。虽然,论年龄她还大不过老瓦(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但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却比老瓦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在赛场上的表现让我忍俊不禁:在与韩国运动员李恩姬的比赛中,梯米娜的激情感染了全场观众。在比赛中李恩姬一记重扣,梯米娜没有防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篮球运动中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分析,认为赛前对双方实力的估计、赛场的气氛影响、教练的言行举正、比赛中的紧张情绪等是影响篮球运动中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心理因素,教练应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心理特点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发挥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9.
<正>“氛围感”已然是当今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词之一。热词之“热”,反映了一个时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氛围感”,使用者们达成了基本概念上的共识:“氛围感”是指外在环境的气氛和情调造成的一种特殊心理感受。关注“氛围感”本质上是对自我感受和体验的重视,这自然是一件好事,设若我们能经常从外界探寻到让自己愉悦舒适的氛围,那么生活、学习中也会拥有一份好心情。  相似文献   

10.
一、我对“旅游文化”的理解所谓“旅游文化”,它指的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客体指的是一切可供主体游览的对象(包括为沟通主体和客体而设的各类旅游设施)。在旅游主体没有和旅游客体发生关系之前,旅游客体(例如纯粹的自然景观)一般不能  相似文献   

11.
从艺术角度看,竞技篮球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经过组织、美化了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战术行为作为艺术表现手段,运用运动员在场上的创造性活动为画面,来满足观众欣赏需求以及表达一定情感的艺术。其中,“艺术家”就是比赛场上的运动员,“艺术作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种技战术表现,“欣赏者”则是观看比赛的观众。同时作为艺术,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具备特殊的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在审美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而且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其艺术化审美形式将朝着“快”、“狠”、比赛悬殊缩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课文意境与课堂氛围协调的涵义 语文课文意境与课堂氛围协调就是指弥漫在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气氛和情调,具体呈现为渗透于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意味与情调气氛,它影响着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状态,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充满真、充满善、充满美的语文海洋中邀游,语文课堂氛围的构建,正是这种“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审美场及其营造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教学审美场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整体审美化的一种氛围和情调,在这种氛围和情调中,教学主体可以淋漓尽致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并将其育人效应发挥到极致。其有效营造策略有:激活并巧妙调控情绪因素,注意增添课堂的审美色彩.精当使用笑话和幽默,适当引入游戏性因素,创造教学审美场的和谐与自由等。  相似文献   

14.
NBA的赛场从来都是篮球运动员梦想中的天堂。2003年,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状元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个人就是姚明——一个略带羞涩的中国大男孩。初到NBA赛场,姚明并不顺利,紧张的比赛和媒体的压力让他第一次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一场比赛得零分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大感失望。不过,“小巨人”并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学审美场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整体审美化的一种氛围和情调,在这种氛围和情调中,教学主体可以淋漓尽致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并将其育人效应发挥到极致。其有效营造策略有:激活并巧妙调控情绪因素,注意增添课堂的审美色彩.精当使用笑话和幽默,适当引入游戏性因素,创造教学审美场的和谐与自由等。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在“拉斯韦尔公式”中,“谁”(传播主体)、“说了什么”(传播客体)和“渠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形成了新闻生产的三要素。客体之所以被主体传播,除了客体自身的价值因素外,传播主体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必然会产生一种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一种课堂氛围。所谓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气氛与情形,包括课堂纪律、师生教与学的态度等。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课堂纪律好,师生之间配合默契,气氛热烈。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在宁高校的3支舞蹈啦啦操队6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的表现力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包括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运动员心理素质、成套动作的编排是否合理、运动员的体能等。建议:加强音乐与表现力结合训练,体会音乐特点,表现音乐风格。积极营造比赛氛围,增进运动员自信,提升赛场心理素质,进一步巩固运动员专项体能,结合啦啦队整体风格,编排艺术性价值高的舞蹈动作组合,迎合并刺激队员的表演欲望。  相似文献   

19.
<正>跟着赛场的工作人员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内心是紧张与兴奋并存的。—8岁的我,作为“第三届(jiè)‘舞王杯’中国·郑州国标舞全国公开赛暨(jì)河南省青少年艺术表演舞锦标赛”选手,第一次参加舞蹈比赛就登上这全国性的舞台,心里不紧张和兴奋才怪呢!站在舞台中央,我悄悄向台下瞟(piǎo)了一眼,看到的竟全是陌生的观众。忽然,一个观众在热情地向我招手。  相似文献   

20.
通感意象是文艺作品中通过通感所产生的意象.所谓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是指这种意象在存在方式上介乎于其他存在物之间.通感意象的“间体”特征包括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第二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其他意象之间,具有某种“意象间性”.前者是一切意象的共同特征,后者则是通感意象的特定属性.通感意象之所以具有这种“间体”特征,是因为它是一种意向对象,是创作主体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这种意向性活动,既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也发生在各种感知经验之间,由此产生了通感意象的独特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