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萎叶(PB)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HT29和HCT116细胞分别给予PB、5-FU以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4小时,应用等效线图法分析PB和5-FU的药效学相互作用,AnnexinV/PI染色法检测HT29和HCT116细胞的凋丁L=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PB和5-FU间任何可能的相互化学作用。重要结论:联合PB,低剂量5-FU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细胞毒作用,而单独应用PB或5-FU治疗较联合治疗可以诱导更多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显示PB和5-Fu的联合作用在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生长中分别体现出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HT29细胞中,PB使得较低剂量5-FU发挥最大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效果,然而在HCT116细胞中,PB没有显著降低5-FU的药物浓度,说明PB和5-FU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肠癌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1 mmoL/L)+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2 mmoL/L)+奥沙利铂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K-κB的表达。结果:苯丁酸钠能降低奥沙利铂诱导的HT29细胞存活率,随着其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细胞中Caspase-3蛋白和NK-κB蛋白表达则逐渐降低(P<0.05),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NK-κ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槟榔(Piperbetle,PB)水提取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微管蛋白结构和网络的影响。采用亚毒剂量对PB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癌细胞进行抗迁移研究,观察细胞迁移20小时。在所有处理组中,100μg/m L PB处理的癌细胞均显示出最大的抗迁移作用(P=0.016)。总体上,PB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高于5-FU。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发现,PB处理的细胞表现出与标准微管抑制剂(紫杉醇)相似的细胞特征,并在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中发现M期细胞群。通过对微管结构和网络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表现出长期破坏的纺锤体。因此,我们认为PB具有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并可能改变蛋白结构和网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否与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过程相关,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探索并初步证实APP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信号的传递可以促进肝癌5-FU耐药。方法:为探究肝癌中APP与5-FU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APP沉默和过表达的Bel7402细胞系,并进行了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等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沉默APP时,肝癌细胞的状态变化,以及APP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论:与Bel7402细胞相比,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PP的表达明显上调。在Bel7402细胞中过表达APP降低了细胞的5-FU敏感性,而沉默Bel7402细胞的APP表达提升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从机制上讲,APP的过表达和沉默可以调节线粒体的凋亡途径和凋亡抑制基因(BAX、BID、Bcl-2和Bcl-xl)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APP在肝癌耐药过程中显著上调,APP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5-FU敏感性,这为研究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运RNA(t RNA)修饰与肿瘤进程有关。本研究首次探索了线粒体t RNA G37位甲基化修饰酶TRMT5(t RNA甲基转移酶5)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分析发现TRMT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TRMT5敲低可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TRMT5敲低降低了肝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稳定性,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此外,TRMT5敲低还导致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靶向TRMT5可以抑制肝癌进程并提升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TRMT5是一个新的致癌候选基因,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He—Ne激光幅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采用He—Ne激光处理HL-60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凋亡百分率。发现在57.24J/cm^2的He—Ne激光作用下,HL-60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为12.83%。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1期减少,S期降低,G2期增加。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He—Ne激光照射下,导致细胞DNA断裂,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城疫病毒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NDV在体外对BGC - 82 3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分裂周期各时象的变化。结果 :NDV在体外可使BGC - 82 3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 ,且细胞凋亡率与感染时间呈正相关。G2、S期细胞减少 ,增殖指数 (PI)降低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NDV具有显著的抗BGC - 82 3胃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体外对S180肉瘤细胞(简称S180)生长有无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S180细胞浓度为5×104/mL和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50mL培养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DV(1∶20、1∶10、1∶5)作用24h,分别用MTT法检测NDV对S180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上述不同浓度的NDV作用24h,对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依次为10%、26%、39%,各实验组吸光度值(A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培养的S180瘤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见DNA梯形条带。结论:NDV对体外培养S180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S18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化疗药物可以促进活性氧(ROS)产生,同时ROS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有机砷化合物N-(4-(1,3,2-dithiarsinan-2-yl)phenyl)acrylamide(AAZ2),其可通过促进ROS产生诱导胃癌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具体机制为AAZ2通过靶向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导致葡萄糖代谢改变和氧化应激,继而抑制PI3K/AKT/m TOR通路,最终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此外,体内实验也证实了AAZ2可以抑制胃癌移植瘤的生长。综上,在胃癌中,AAZ2可以通过靶向PDK1影响葡萄糖代谢及随后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最终诱发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鞣花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加入0μg/ml、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的鞣花酸作用于PC-3细胞,分别作用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应用MTr法测定各浓度组鞣花酸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鞣花酸作用48小时后,PC-3细胞的周期时相变化及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μg/ml鞣花酸作用24小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鞣花酸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鞣花酸可将PC-3细胞阻滞于G1/S期,并诱导PC-3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Ctm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鞣花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异乌药内酯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在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及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DMSO)、异乌药内酯处理组(15μmol/L)、抗氧化剂NAC组(3 mmol/L)和异乌药内酯联合NAC处理组(Isolinderalactone 15μmol/L+NAC 3 mmol/L)进行实验。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法检测A549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变化,JC-1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关键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异乌药内酯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促进ROS积累,线粒体膜显著去极化,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抗氧化剂NAC与异乌药内酯联合作用后,与异乌药内酯单独处理组相比,以上各方面的变化水平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异乌药内酯能通过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积累,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促进A54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的中草药这些天然物质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厚朴酚作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细胞毒作用,抑制新生血管,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酶的合成以及抑制DNA、RNA和(或)蛋白质的合成等机制发挥了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有无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密度为5×104/mL和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及50mL培养瓶(1.5mL/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多糖作用24h后,用CCK-8法检测刺五加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刺五加多糖(0.405、0.810、1.620、2.430、3.240mg/mL)作用K562细胞24 h,抑制率分别为16%、27%、48%、50%、5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培养K562细胞中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结论: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溶瘤腺病毒GP73-SphK1sR-Ad5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创新点:GP73-SphK 1sR-Ad5是一种新型的溶瘤腺病毒,可以特异及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整合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鞘氨基醇激酶1(SphK 1)构建了GP73-SphK1sR-Ad5腺病毒,进而转染肝癌Huh7细胞及正常HL7702肝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记实验检测Sph K1和E1A基因的表达;通过四氮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构建Huh7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并注射GP73-SphK1sR-Ad5腺病毒。20天后,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以及存活时间。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GP73-SphK 1sR-Ad5转染显著上调了Huh7细胞中E1A的表达,下调了SphK 1的表达,降低了细胞活性,并提高了凋亡率,然而对HL7702细胞无明显影响。Huh7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内注射GP73-SphK 1sR-Ad5显著降低了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时间,并降低了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浸润面积、血管密度及核变形和染色质浓缩的细胞数。结论:新型溶瘤腺病毒GP73-Sph K1s R-Ad5可以特异和有效地抑制肝癌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毒性及两者引起的PC-12细胞和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发生、血管生成的影响。Sal B能抑制Aβ的原纤维成形、聚集,降低Aβ毒性并减少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基于Sal B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故其可能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最近有研究表明卡非佐米(Carfilzominb,CFZ)能有效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但是其中的内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CFZ抑制肺腺癌生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点:揭示了蛋白酶体抑制剂抗实体肿瘤的新机制,为这类药物用于实体肿瘤治疗提供了有利依据。同时Gadd45a可做为候选指标用于蛋白酶体抑制剂抗肿瘤疗效的预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FZ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MTS比色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CFZ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论:CFZ通过AKT/FOXO3a通路上调Gadd45a基因的表达,诱导肺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相关蛋白来了解顺铂耐药成因,同时考察乙烷硒啉(Ethaselen)在K562耐药细胞中逆转顺铂耐药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研究乙烷硒啉在逆转顺铂耐药中的作用,且此作用与乙烷硒啉诱导细胞凋亡相关。方法:通过长时间脉冲诱导得到顺铂耐药K562细胞,并观察耐药细胞形态及倍增时间。采用MTT法考察乙烷硒啉、顺铂及其联用组在不同细胞株间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最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考察凋亡调控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论:脉冲诱导得到的K562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是原K562细胞的5.34倍。形态学观察发现,耐药细胞体积增大,粘附性进一步降低。乙烷硒啉与顺铂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当加入少量的乙烷硒啉(顺铂与乙烷硒啉的摩尔比率为10:1),顺铂作用K562耐药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可以减少21倍。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表明,乙烷硒啉能够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其逆转顺铂耐药主要是通过调控Bcl-2及Bax蛋白比例以及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引起线粒体通透转运孔道(PTP)蛋白孔道的形成来促使释放细胞色素c,进而引起Caspase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有氧糖酵解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亚基(HIF1Α)被认为在有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柚皮苷是一种从葡萄柚和柑橘类水果中提取的天然的黄酮糖苷。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结肠癌数据库,确定了与HIF1Α相关的糖酵解基因。通过进行细胞外酸化率和细胞功能的实验,证实了过表达HIF1Α对糖酵解以及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此外,我们用柚皮苷作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剂来阐明其对HIF1Α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IF1Α和烯醇酶-2(ENO2)水平高度相关,其高表达提示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HIF1Α直接与DNA启动子区域结合,上调ENO2的转录;而ENO2的异常表达增加了结肠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水平。最重要的是,一定浓度的柚皮苷抑制了HIF1Α的转录活性,从而降低了结肠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水平。总之,柚皮苷通过降低HIF1Α的转录活性来减少结肠癌细胞的糖酵解以及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结肠癌的进展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并证明柚皮苷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通过MTT法从萘酰亚胺为母体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化合物C8。研究方法为选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MCF-7、Hela、U-251和SMMC-7721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体外培养的抑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若干种亚胺类化合物中,只有化合物C8对上述肿瘤细胞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延长更为显著,其他化合物无显著性,进而推测化合物C8能够明显抑制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生长,并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